查看: 9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氏宗亲】欧阳修的雅量

[复制链接]
烛光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烛光   发表于 2010-12-30 12:23: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欧阳修的雅量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是欧阳修的名言。说世上有些书自己肯定还没读过,在图书出版欠发达的时代,对于自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的欧阳修来说,这应该算是比较谦虚的话。

  欧阳修在做主考官的时候,读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妙文,发现里面有一段关于尧与下属的对话,他从来没有看到过,于是找来这篇文章的作者苏轼,虚心地向这位年轻人求教,哪知苏轼回答道:“我也没看到过,想当然矣!”

  历史也能想当然?放在别的主考官身上,当时肯定有被戏耍被愚弄的恼怒,一气之下,将苏轼轰出门去也未可知,然而欧阳修欣赏苏轼的才华与坦荡,一笑置之。

 爱才之心,必须要有宽广的胸襟,作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提拔后进不遗余力,他举荐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尤其对苏轼,他更是袒露出一片赤诚的爱护、容纳之心。

  他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如果欧阳修真的要压一压苏轼,苏轼的出人头地怕是会走一点弯路。

  欧阳修曾和儿子欧阳裴讨论诗文,谈到苏轼时,欧阳修感叹道:“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人只知道苏轼,再也不会称道我的诗文了!”

  现在看来,欧阳修是太谦虚了,事实证明,九百多年后,今天我们不但记得苏轼,也记得欧阳修。

  说一个人谦虚,还意味着他对他人的尊重。

  欧阳修与尚书宋祁修《唐书》时,朝廷让欧阳修定稿,还特别提醒欧阳修要详看宋祁所修的《列传》,能删则删,能改则改。但欧阳修认为宋祁是前辈,见多识广,字里行间一定有他独特的见地,所以一个字也没改。

  书完成之后,在署名的问题上,御史建议只署欧阳修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旧例修书,只列局内官高者一人姓名”,但欧阳修还是在《列传》上写上了宋祁的姓名。搞得宋祁有点“受宠若惊”,说:“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此事前所未闻也!”

  “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虽然欧阳修认为从政比为文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但是也说明他从来都看重文学对心灵的滋养作用,写作可以提高人的修养,使人心胸开阔。(摘自香港《大公报》;陈雄)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4:54 , Processed in 0.216249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