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0

听众

440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97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0
注册时间
2010-10-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榴莲花   发表于 2010-12-30 15:34: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与科大签署培养协议的研究院所  
1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3年11月30日
2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11月30日
3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04年4月4日
4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4月
5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4年4月
6南京分院2004年5月13日
7上海分院2004年5月15日
8武汉分院2004年6月1日
9长春分院2004年8月16日
10成都分院2004年9月19日
11兰州分院2004年9月24日
12广州分院2004年9月27日
13沈阳分院2004年10月5日
14西安分院2004年12月14日
15昆明分院2004年12月15日
16高能物理研究所2005年5月17日
17生物物理研究所2005年7月13日
18西双版纳植物园2005年7月17日
19新疆分院2005年8月14日
20广州能源研究所2005年5月20日
21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05年9月8日
22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9月22日
23北京分院2007年3月19日
24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2007年5月12日
25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07年5月15日
26动物研究所2008年9月14日

编辑本段教学组织机构少年班学院  少年班
  创新试点班
  教学改革试点班 数学系  数学系 物理学院  物理系
  近代物理系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天文学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物理系
  化学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
  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
  系统生物学系
  医药生物技术系 工程科学学院  近代力学系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自动化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信息安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管理科学系
  统计与金融系
  MBA中心
  MPA中心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外语系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
  科技哲学教学研究部
  人文素质教学研究部
  国际发展研究所
  体育教学部
  现代艺术中心
  陶瓷艺术中心
  蓝帆知识管理研究所 核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系(筹)
  嵌入式系统系(筹) 公共事务学院  法律硕士中心(JM 中心)
  物流工程硕士中心(MLE中心) 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公共事务学院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教学与管理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本段中国科技大学的国家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代表国家实验室的最高水平,是按国际一流标准建立的大规模实验室,基本包括本学科领域所有研究方向,而且人员配备上要求面向国内外招聘最优秀的研究人员,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平台。
  中国科技大学拥有拥有2个国家实验室,分别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科大的国家实验室数量全国第一。
编辑本段社会贡献  1. 中国科大是我国为实施“两弹一星”战略而创建的新型理工类大学,源于钱学森先生提建的“星际宇航学院”,由功勋科学家们直接任教,为我国“两弹一星”和探月等重大工程输送大批科技人才。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大在高校中首办研究生院,推动了国内高等院校在学术和教育上的改革。
  3. 招收少年班学员,为我国和世界的早慧教育积极探索、辛勤耕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少年英才,为人类的早慧教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4.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推动了我国在战略科技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建设。
  5. 学术成果多年入选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为我国在战略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大为增色。
  6. 自2001年以来,8年9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遥居国内高校第一,为我国高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建树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同时,多年数次入选教育部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列国内高校前列。
  7. 在国内高校喧闹浮躁的科教氛围下,中国科大宁静育人、清净做学,被称为国内唯一能“容下一张安静的课桌”的高校,为高中生们保留一个稀罕难得的精神家园。
编辑本段中国科技大学创造的各项第一  科大的各种第一
  
 中国科大是所历史短、规模小的学校,1963年才有第一批本科毕业生,1967年才有第一批硕士毕业生。到2005年,中国科大的毕业生共5万多人,是国内一流大学中毕业生数最少的大学。
  ★同期毕业生中的中国两院院士数,中国科大共39名,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同期毕业生中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共12人,全国第一。
  ★同期毕业生中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大奖得主,中国科大并列第一。
  第三世界科学院 (TWAS) 是总部设在意大利里雅斯特的国际科学组织,旨在促进第三世界科学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国内高校63年后毕业生中的获奖者共6人,中国科大2人。
  ★ 同期毕业生中的“何梁何利奖”得主,中国科大第一。
  “何梁何利奖”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奖励基金。奖励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其它学科。中国科大有18位毕业生获得此项奖励,是中国高校同期毕业生中的获奖最多的。
  ★ 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中国科大5学子4度折桂,名列全国第一。
  1、1996年,宋晓东(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毕业生)的科研成果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被美国Discovery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2、1998年,潘建伟(近代物理系毕业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量子态隐形传送以及纠缠态交换,被Science评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该成果还入选欧洲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评出的年度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
  3、2000年,秦禄昌(少年班毕业生)研制出世界上直径最小的碳纳米管,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被选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
  4、2001年,黄昱(化学系毕业生)关于纳米电路的科研成果被Science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同时参与此项工作的还有中国科大学子段镶锋,他是第二完成人。
  ★ 同期毕业生中的973首席科学家人数,中国科大第二。
  1963年以后各校担任国家973首席科学家的毕业生中,中国科大12人。
  ★ 同期毕业生中的IEEE Fellow ,中国科大第一。
  IEEE Fellow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领域最高荣誉。中国科大毕业生中目前共有20人入选,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 美国青年科学家最高荣誉PECASE得主,中国科大第二。
  “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The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简称PECASE),1997年首次颁发,每年一次,是美国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中国科大毕业生有5人获奖。
  ★ 同期毕业生中的陈省身数学奖得主,中国科大并列第一。
  陈省身数学奖是中国最杰出的青年数学家,每2年评选1次,每次2人。该奖自1985年设立以来已成功地评选了8届, 63年后毕业的获奖者中国科大4名。
  ★全美“大学发明家竞赛”大奖历年大陆学子得奖数,中国科大第一。
  中国科大的学子段镶锋、黄昱、金荣超连续三年赢得全美“大学发明家竞赛”大奖,在历年得奖的大陆学子中,人数名列榜首。
  ★布朗大学教授舒其望,就任该校应用数学系系主任时年仅40岁,是改革开放以来担任美国名校系主任的第一位大陆留学生。
  ★潘建伟博士在新兴的量子通信领域与合作者共同发表的论文,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划时代巨作一起被Nature杂志列为23篇物理学百年经典论文。其成果屡次入选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进展。
  ★2003年美国顶尖名校(前20名)录取的中国学生中,中国科大共73名,占毕业生比例为全国第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Technology Review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评出100位3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创新者。截至2004年9月,Technology Review共评出4届400位“世界杰出青年创新者”,在入选的15位中国大陆学子中,中国科大毕业生5人,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一。
  ★Parkard科学和工程奖设立于1988年,授予来自全美著名大学最有前途的年轻教授和极具创造才能的年轻研究者。至今共有332人获奖,其中6人毕业于中国科大,居国内高校之首。
  ★29岁的科大物理系博导段路明博士由于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的突出贡献被欧洲媒体称为“原子的上帝”。
  ★五笔字型的发明者王永民以多学科之集成和创造,发明的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方法,在世界上首破电脑汉字输入每分钟100字大关。
  ★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科大信息学院院长龚惠兴院士1992-1994年担任“神舟”号载人飞船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胡伟武教授成功设计了令国人振奋的“龙芯”,即中国第一款计算机通用中央处理器(CPU)。
  ★首届少年班毕业生张亚勤博士,31岁时当选为IEEE院士,从而成为这一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百年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科学家。现在已是微软全球副总裁。
  ★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出国者的比例保持在20%-25%,出国比例全国第一,几十年来一直遥遥领先;
  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则为50%左右,保送比例位居全国高校最前列,其中1/3保送中国科学院。
编辑本段校徽说明  2007年9月20日举行的49周年校庆暨迎新文艺晚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启用新校徽[2]。 
  新校徽全部保留了原梅花校徽的基本元素,并融入国际化元素,增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名的中英文全称。其主要元素的寓意如下: 梅花  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和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品格的象征。
  “梅花香自苦寒来”,反映了中国科大艰难曲折的历史境遇,传达了科大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梅花顶风傲雪、不畏严寒绽放清芳的品格,与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矢志不渝,坚持科教报国的理想信念汇通契合。“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梅花作为报春第一枝,是科大人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品格的象征。 火箭  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线条,代表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 打开的书  书本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力量。建校以来,中国科大一直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教学方针,一代代青年学子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了丰富的知识素养,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正圆形外围轮廓  新校徽增加了庄重典雅的外围轮廓,增加了中英文校名全称,使得校徽与国际化接轨。圆形轮廓将传统的梅花校徽包蕴其中,使得传统的梅花校徽成为新校徽的一个整体元素,而显得更为突出。 深蓝色主色调  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宽容的文化品格,与中国科学院院徽的色调一致,表明中国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大学和中科院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编辑本段科大校歌  永恒的东风
  郭沫若 词 吕骥 曲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
  把红旗高举起来
  插上科学的高峰
  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
  高峰要高过无穷
  红旗要红过九重
  我们是中国的好儿女
  要刻苦锻炼
  辛勤劳动
  在党的温暖抚育坚强领导下
  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先锋
  又红又专
  理实交融
  团结互助
  活泼英勇
  永远向人民学习
  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得到“211工程”、“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三大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配置     
  

中国科大拥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拥有33个国家级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41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全国高校第一,理学博士点的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100﹪;工学博士点的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40﹪。全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系统生物学系引2005年在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从2000年到2008年,在两院院士评选出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中国科大有6项成果入选,名列全国高校第二,仅次于北大。 管理方针  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与中科院近百家研究院所共同组建了全国最大的“科教联盟”,统计至2008年,共有27个所长、院士兼任着学校各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在联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共建实验室、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科大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凝聚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一流师资队伍,先后有9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50多位院士在校任教。至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两院院士3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5人,各类国家级创新团队16个,各类优秀人才占师资队伍的15﹪。 培养  中国科大从1963年有首届毕业生到2008年,已有46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1‰,为全国高校第一。1983年,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中,有7人为中国科大培养;先后有23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比例居全国高校第二;据国务院学位办统计,中国科大博士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二;平均每年有7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
  中国科大始终坚持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招生和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名列全国高校最前列,是国内唯一没有扩招的一流名校,确保学生享有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生均图书、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奖助学金、师生比等指标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助学体系,覆盖了在校本科生的70%左右,“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是中国科大对社会的郑重承诺。
  国家对著名大学的定位-- 985工程重点共建协议对各大学的定位及合同拨款额 一流大学  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9所高校(9校联盟)
  北京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2亿(4亿+4亿+4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
  南京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西安交通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14日
  浙江大学 14亿 (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以上9所首批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著名大学即北大、清华、浙大、中科大、南大、复旦、上交、西交、哈工大合称九校联盟(C9),公认为我国最顶尖的大学。
编辑本段科大的排名和国内外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搜狐教育发布中国大学名校:清华,北大,科大,复旦,人大。科大名列中国高校第三。
  2010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科大排名世界49,国内第二。
  2010上海交大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科大排名世界242,国内排名第五。
  2010 TIMES 世界大学排名科大居中国大陆第四。
  2010英国QS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科大世界排名154,国内排名第五。
  2009上海交大推出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科大居中国大陆第二。
  2009英国QS推出的亚洲大学排名:科大在亚洲排名024,国内排名第四。
  2009国际著名学术刊物Science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科大名列大陆高校第三)。
  2008西班牙Webometrics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科大世界排名234,国内排名第四。
  2005台湾首份世界大学评鉴 中国时报(科大名列大陆高校第四)。
  教育部一期985工程第一家签约的高校; 二期985工程第一家签约的高校
  1977--1994年,科大生源质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至今,科大的出国率一直全国第一
  科大论文引用率居两岸三地之冠
  90年代,科大被科技部评为高校中的"科研四强"
  进入21世纪,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被科技部树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样板
编辑本段组织结构     
名誉校长周光召

名誉校长:周光召,男,汉族,“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
  校党委书记:许武,男,汉族,辽宁省辽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安徽省委委员。
  校长:侯建国,男,汉族,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叶向东,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
  校党委副书记:鹿明,女,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窦贤康,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陈初升,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张淑林,女,汉族,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编辑本段科研机构、人才基地  学校有11个学院、25个系,以及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在上海、苏州分别设有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33个国家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脑功能和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
  中国科学院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高性能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
  安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省级实验室
  安徽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省级实验室
  先进功能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物理电子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综合国力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中心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数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力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天文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编辑本段学校规模     
校园地图

校园共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校区 (中校区为合肥学院黄山路校区,2012年开始搬进)
  面积145万平方米 (未包括中校区)
  有11个学院,25个系、85个科研机构。
  统计至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教职工3046多人,其中教师1083人,专职研究人员459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340人,教授46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5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还聘请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R.F.Curl、Eugene Garfield Charles等一批世界知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和客座教授。
  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5579人,其中博士生2090人,硕士生5822人,本科生7667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校园总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值7.3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78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
编辑本段科大各院系编码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院系一般都用数字编码称呼。这是1958年建校时,为了保密的缘故。这种用数字代码来称呼各院系的做法也沿用至今。
  少年班学院(000)
  少年班(000-8)
  教改试点班(000-6)
  创新试点班(000-3)
  数学系(001)
  物理系(002)
  化学物理系(003)
  近代物理系(004)
  力学和机械工程系(005)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006)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007)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008)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009)
  自动化系(010)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011)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013)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014)
  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015)
  管理科学系(016)
  统计与金融系(017)
  外语系(018)
  化学系(019)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020)
  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021)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022)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023)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024)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025)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030)
  系统生物学系(031)
  医药生物技术系(032)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038)
  体育教学部(103)
  科技哲学教学研究部(105)
  人文素质教学研究部(106)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107)
  现代艺术中心(111)
  陶瓷艺术中心(112)
  物理学院(203)下辖002,004,022,038
  管理学院(204)(015,016,017)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6)(003,014,019,020)
  生命科学学院(207)(008,021,031,032)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8)(007)
  工程科学学院(209)(005,009,013,030)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10)(006,010,023,218)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11)(018,024,025,103,105,106,107,111,112)
  核科学技术学院(214)
  计算机学院(215)(011)
  软件学院(225)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231)
  合肥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234)
编辑本段杰出校友  曾任教科大的杰出校友
  郭沫若 赵忠尧 严济慈
  华罗庚 钱学森 赵九章
  郭永怀 贝时璋 施汝为
  吴文俊 谷超豪
  (以当选年度为序,同年当选的以姓氏笔画为序)[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校友
  
郑永飞 白以龙 朱清时 赵忠贤 陈 顒
  马志明 徐建中 朱作言 施蕴渝
  严加安 佟振合 王志珍 石耀霖
  李邦河 李崇银 刘嘉麒 李曙光
  吴 奇 陈 霖 林尊琪 侯建国
  饶子和 郭光灿 李洪钟 王大成
  魏奉思 黄民强 俞昌旋 陈润生
  李 灿 欧阳钟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校友
  吴有生 王震西 杨秀敏 李国杰
  何多慧 龚惠兴 魏复盛 杜善义
  宋湛谦 许祖彦 陈立泉 范维澄
  周寿桓 吴以成 邓中翰
  被评为其他国家院士的校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周郁
  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 谢 旻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卓敏
  ACM院士
  李 凯(1998年当选): 科大硕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正教授
  韩家玮(2003年当选): 科大本科 美国UIUC大学正教授
  姜 涛(2007年当选): 科大本科 美国UC Riverside大学正教授
  IEEE Fellow:
  曹希仁 陈以龙 周郁 李卫平
  龚维博 张亚勤 姚新 付敏跃
  孙静 邓立 陈长汶 陶钢 罗杰波
  APS Fellow(共22人)以下只为部分当选校友:
  汤超 吴奇 周冰
  文小刚 林海青 张富春
  陶荣甲 涂子海 许怒
  钱剑明 张世伟 段路明
  IMS Fellow:
  白志东、邵启满、陈家骅、
  朱力行、马志明
  严加安(591)、杨宇红(831)、曾冬林(891)
  OSA Fellow:
  陈志刚 王力军
  Hailin Wang
  SPIE Fellow :
  罗杰波 陈长汶 范汕洄 徐贤帆 盛云龙
  IAPR Fellow:
  罗杰波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朱作言 候建国 马志明 朱清时
  白志东 赵忠贤 饶子和 李国杰
  陈 顒 王志珍(64),石耀霖(64)
  施蕴瑜(65),陈 霖(70),郭光灿(65)
  TWAS Young Affiliates(通讯院士):
  潘建伟
  非院士杰出校友
  (国内) 
  王永民 张亚勤 胡伟武 杨元庆
  刘庆峰 马东敏 邓中翰 施雷
  (国外科技)
  舒其望 鄂维南 庄晓薇 文晓刚
  姚 新 李卫平 卢征天 杨培东
  (国外经管)
  曹辉宁 熊 伟 刘 劲 楚 钢
  政界与军界校友:
  杰出政治家校友 9位
  20多名共和国将军(因为保密,故不便公开,可去官方网查证)
  工商界
  国内有数千名校友担任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 总裁与 副总裁
  国外有 数千名校友担任世界著名公司总裁 副总裁 另外仅仅在华尔街就有近千名科大学子 跻身于金融领域高端
编辑本段中国科大星     
“中国科大星”纪念碑揭幕

2007年元月,在科大最初筹备五十年校庆活动的日子里,国家天文台即研究决定,为科大的五十华诞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特此选定国际永久编号为19298这颗于1996年9月20日(科大校庆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并向国际组织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7年4月2日发布第59386号《小行星通报》,正式通知国际社会,第19298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编辑本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主席贺信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致信祝贺。
  胡锦涛在贺信中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一所新型理工科大学。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中国科学院,按照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努力推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改革创新,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推动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希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贡献更大力量。 纪念大会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中科大校庆上致辞

2008年9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了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中国科大原党委书记彭佩云、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安徽省委组织部长段敦厚、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赵忠贤院士,海内外有关大学校长以及一千多名来自国内外的校友参加了大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代表中科院向中国科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科大建设和发展的各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路甬祥指出,五十年来,中国科大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亲切关怀下,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依托中国科学院的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党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迅速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受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路甬祥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大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两大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想对中国科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编辑本段三点希望  一是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短短50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科大经历了创办初建和迁址重建两次艰辛的创业历程,在办学条件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科大人从不言败,永不消沉,坚持自强不息,顽强奋斗,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今天,中国科大的奋斗目标是创建一流大学,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需要多方提供更大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长期努力和不懈奋斗。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弘扬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和辉煌。
  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中国科大与生俱来的特色,是立校之基、强校之本。我很赞同“我创新,故我在”这句话。在新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中国科大在很多方面都是改革创新的先锋;中国科大五十年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广大师生员工的改革和创新。今天,中国科大要建设一流大学,与其他大学一样,也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方针,必须始终坚持以国家民族的繁荣振兴为己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曾经指出,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导人才,注意培养创新人才,希望中国科大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继续改革创新,培育出更多的优秀的创新人才,创造出更多卓越的科技成果,积极服务社会,为国家、民族和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结合,培育创新人才。坚持教育与科技相结合,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是我院教育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五十年来,中国科大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方针,积极探索新模式,不断创造新经验。这一成功实践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且充分证明,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律,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利于教育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经验十分宝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认真总结、坚持和发展。希望中国科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方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内涵,同时要积极引导师生立足国情,参与社会实践、工程实践、创新实践,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实现大学与研究所、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在致辞中代表科大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学校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50年来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事业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建设与发展事业做出贡献的历代教职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说,回顾我校五十年来的历程,可以无愧地说,我们没有辜负创建之时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对中国科大的希望和重托,五十年来,中国科大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标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开展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学府,不愧为我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亲手创办的最成功的一所大学。
  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鹿明宣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发来的贺信。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段敦厚,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先后致辞。赵忠贤院士代表校友、杜江锋教授代表全体教师、08级新生谭明慧代表全校同学,向母校50岁生日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名誉校长  名誉校长:周光召 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  书 记:许武
  副 书 记:鹿明(女)、叶向东
  常务委员:许武、鹿明(女)、窦贤康、叶向东、张淑林(女)、陈晓剑、周先意、赵永飞
  纪委书记:叶向东(兼)
  组织部长:赵永飞(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务委员会  校 长:侯建国
  副 校 长:窦贤康、叶向东、陈初升、张淑林(女)、陈晓剑、周先意、朱长飞
  校长助理:尹登泽
历任校长  郭沫若 1958.9-1978.6
  严济慈 1980.2-1984.9
  管惟炎 1985.4-1987.1
  滕藤 1987.1-1988.2
  谷超豪 1988.2-1993.7
  汤洪高 1993.7—1998.6
  朱清时 1998.6—2008.9
  侯建国 2008.9—
纪念邮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为了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国家邮政局于2008年9月20日发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邮票详情如下:
  志号:2008-23
  图序 图名 面值
  (1-1)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 1.20元
  邮票规格:40×30毫米
  齿孔度数:12×11.5度
  整张枚数:12枚
  整张规格:200×130毫米
  版 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计者:史渊
  资料提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董研
  印制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近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7658678663--95本科一批2006646669651--161本科一批2005616666646--123本科一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6:22 , Processed in 0.282487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