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鲍氏宗亲】鲍氏遗产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听众

13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8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4
注册时间
2011-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嘻哈嘻哈   发表于 2011-1-4 12:26: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狮子拳步法稳固、发拳快猛、拳法多变,进如利箭穿草,退则刚韧稳健,在全国各派拳种中,别具特色。旧时,较大村庄都设有拳坛,村民在农闲季节集中到拳坛练拳。每年春节闲时,各个拳坛都组织狮子队到各村舞狮、跳桌、炼钢叉、表演拳术,有的还到邻近各县表演。


  日前,笔者随武术协会的工作人员前往三门县亭旁镇上鲍村,目睹这一珍贵的非物质遗产。


上鲍村位于三门县亭旁镇大龙岭脚下,据宗谱记载,鲍氏在宋朝初年从天台迁居到此,至今有一千多年了。上鲍村地域文化十分丰富,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大量民间文化。



上鲍村历代崇尚武术,习武练拳之风极盛。清代晚期村里出了个闻名遐迩的一代“老本”鲍怀远。鲍怀远之肘、海游人章考之腿,邑称“二绝”。县志上有记载,鲍怀远、鲍兆海、鲍序杰时称上鲍“三老本”,还有上鲍十八短棒闻名乡里。



鲍先诚63岁,看上去神采奕奕,摆起马步来稳健如钟。我们去的时候,他正从山上担柴回来,沾满了泥土的裤脚挽得老高。讲到狮子拳,鲍先诚显得特别兴奋。他自幼习武,18岁跟父亲学习狮子拳。文革前村里曾组织16个后生在祠堂练习狮子拳,后被列为封建糟粕而遭解散。1981年,村里重新挑选20多个年轻力壮武术功底扎实的青年参加练习狮子拳,由鲍先诚担任教练,后到本县及天台各村表演狮子拳,受到广泛好评。1982年,鲍先诚还应邀到天台教授狮子拳,这也是老人引以为荣的事。后来,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活负担,许多狮子拳拳师离开了上鲍村,外出打工,狮子拳也逐渐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4:46 , Processed in 0.21820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