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庄巧生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10 12:29: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庄巧生,1916年8月5日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西南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祖母和母亲在家务农。父亲中等师范毕业后,落脚于荷属苏门答腊的一个荒僻小岛上教小学。庄巧生5岁那年,随家迁居南洋,就读于当地华侨创办的民德小学。1925年初小毕业后,随全家又回到福州城内定居。此后一家四口仅靠父亲教书的微薄收入度日,家境贫寒。1928年1月考入福州私立三民中学。读到高三时,因学校闹分裂,转至福州私立三山中学,于1934年1月毕业。中学时代的庄巧生是在一个刚从农村过渡为城市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生活经验告诉他,只有自己刻苦努力才能立脚存身。为了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他自觉养成勤奋自学的习惯,并以优秀成绩豁免了几年的学费。中学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而闲赋在家半年多。1934年夏福建省教育厅公开招考第三届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考试,理、工、农、医各有1-2个名额。这个信息给庄巧生带来了新的希望。由于他在高中时对生物学颇感兴趣,所以决意报考农科。结果幸获录取,乃于1935年1月考入南京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就读,主系农艺,辅系植物。
  一个家境贫寒、无力问鼎高等学府的穷学生,获此良机,哪能不竭尽全力以求上进。入学后,受到学习环境和周围气氛的熏陶,他的视野日渐开阔,领悟到学海无边,人生有限,惟有孜孜以求,方有可能达到理想境界。这时,他内心里已萌生了要在农学专业上不断进取的火种。
  美好的梦幻并不等于现实。正当他藏身象牙塔里埋首苦读之际,中华大地响起了“七七事变”的隆隆炮声。刚从齐鲁大学农场暑期实习回宁度假的庄巧生,万万没料到“八一三沪战”竟会接踵而来。当他目睹“八一五”日军飞机第一次在南京市低空扫射的野蛮行径和国民党政府一炮不发软弱无能的表现时,在心中激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民族仇恨和爱国抗日的热忱。他立即响应学生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为京沪线上撤下来的伤病员进行救护的活动。
  战火继续西延,南京危在旦夕,金陵大学决定西迁成都。庄巧生随校转移,途经武汉、宜昌、万县、重庆、最后抵达成都华西坝。一路上,他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风险,过着流亡学生的生活,完成了学校布置的自修课程。1939年2月,庄巧生毕于成都金陵大学农艺系,获学士学位,并膺选为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被授予金钥匙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17:36 , Processed in 0.23475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