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云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8 18:32: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宋云与《宋云行记》

  宋云,甘肃敦煌人,南北朝时北魏僧人。北魏孝明帝时,胡太后总揽朝政。为了博取佛教信徒的拥戴,结好西域国家,宣扬国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胡太后从众僧中选出宋云、慧生等人,派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求取真经。

  公元518年12月(神龟元年),宋云与慧生等人从北魏国都洛阳出发,沿着丝绸之路西行。正值秦州人莫折念生起兵反魏,凉州人可于菩提等率众响应,河西的丝绸之路断绝,宋云一行只得通过丝绸之路的吐谷浑道路西行。他们经金城郡(今甘肃兰州)、西平(今青海西宁)、临羌(今青海湟源),然后向西南经日月山口进入共和以西的荒漠地带。这里“多饶风雪,飞砂走砾,举目皆满”,路途十分艰辛。宋云到了吐谷浑的国都吐谷浑城(今青海都兰),在此停留几日,然后到达鄯善(今新疆若羌县),然后西行经左末城、末城和捍糜城,进入于阗,受到热情接待。后入丝绸之路的要冲朱驹波国(今新疆叶城),由此西行越葱岭,到汉槃陀国都城(今塔什库尔)。公元519年(神龟二年)11月初,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今阿富汗境内,到达著名的犍陀罗国,曾进入其都城(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宋云等人在这里参拜了各种佛迹,还登坛讲经,交流名僧,求得大乘佛经一百七十多部。公元522年(正光三年)3月,返回洛阳。

  宋云等人历时五年,完成了求经任务。回国后,撰写《宋云家记》一书,却不幸佚失,但《洛阳伽蓝记》中载有《宋云行记》,较详细地记述了宋云西行求经的事迹,并记载了我国北魏时期与中亚、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以及这些国家的风情民俗等.



魏晋以来,佛教在中原广为传播。至南北朝时,由于各个割据政权大力提倡佛教,使寺院急剧增加,和尚随处可见。开窟造佛、信佛达到鼎盛时期。敦煌位处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分合点,东西文化的交汇处。汉魏之际,佛教早已传播到西域。南北道上的于阗、龟兹佛教更为兴盛。敦煌作为西域进入中原的门户,佛教首先传人本地,再传向中原。北魏初年,莫高窟早已开凿,城乡寺院林立,经声不绝于耳。著名僧人宋云小时候就生活在经声朗朗的环境里,非常崇慕佛法,开始学习佛经。宋云成人后,当听说北魏都城洛阳佛事兴盛,寺院遍地,高僧云集,便不辞辛苦游学洛阳。后在洛阳城北定居,皈依佛门,专心修行。

北魏末年,皇帝的母亲胡太后专权。她笃信佛教,为了博取国内广大佛徒的拥戴,表示对佛的虔诚,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从数以万计的僧侣中,选定宋云、慧生等数人,派遣他们前往天竺(印度)求取真经。

宋云是敦煌人,北魏明帝时曾为僧统之一。公元518年11月,宋云一行从洛阳出发,迎着凛冽朔风,匆匆西行。途经今甘肃兰州、青海乐都、西宁、湟源,计40天才到日月山。翻过日月山后,又顶霜冒雪、披星戴月西行23天,到达吐谷浑国(今青海都兰一带)。宋云在此略住几天,倒换公文之后继续西行,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戈壁西进,翻越阿尔金山到达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地区),过且末、和田、叶城,经塔什库尔干,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达钵和国。再过兴都库什山,于公元519年11月到达波斯。从波斯折向东南,进入中印度地区,即今巴基斯坦境内的白沙瓦——当时犍陀罗国的都城。这里是北天竺著名的佛教中心。早在公元3世纪这里就兴盛大乘佛教,形成了糅合古希腊雕塑艺术手法的佛教雕塑艺术——犍陀罗佛教艺术。宋云一行在此参观佛迹,登坛讲经,学习佛经,交游当地名僧,求得佛经,于公元522年2月返回洛阳。

   宋云和慧生一行前后历时5年,徒步过雪山,涉流沙,耐饥饿,忍干渴,克服千难万险,足迹踏遍西域诸国,从天竺带回大乘妙经170部,并将沿途所见所闻和各国风土人情,写入《宋云家记》,后不幸佚失。幸好北魏秘书监杨炫之依据《宋云家记》、《慧生行记》和《道荣传》的有关记载,辑成《宋云行记》,附于《洛阳伽蓝记》一书内。《宋云行记》是研究我国北魏时期与中亚、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诸国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民俗风情的宝贵资料,是对我国佛教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宋云比唐代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早100多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2:47 , Processed in 0.21820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