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蒲氏宗亲】蒲松龄和他的旱烟袋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听众

1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3-23
注册时间
2011-3-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三文治   发表于 2011-3-23 12:34: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蒲松龄和他的旱烟袋


提起蒲松龄,人们便想到了这位清代著名小说家的小说集《聊斋志异》,想到了他笔下那栩栩如生的由鬼由狐而幻化成的人。蒲先生正是用这种手法在《聊斋志异》中,着力刻划了:一是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政治,鞭挞了贪官污吏恶霸豪强的残酷与贪婪;二是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三是描绘了男女之间那曲折动人的恋爱故事。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写了一幅对联,联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判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幅共计16字的短联,集中而概括地对蒲松龄的小说创作,作了既有高度又很贴切的评论。

    作为小说家,蒲松龄喜爱用烟袋吸烟。“文革”期间,蒲松龄的墓被红卫兵挖开,在陪葬品中,有蒲松龄当年使用过的烟袋,后很快被收缴珍藏于蒲家庄蒲松龄故居陈列馆内。他用的烟袋,烟管大约长二尺,在烟嘴下垂着一个装有烟丝的烟布袋。他生前时常是旱烟袋不离身,不离手。在蒲松龄纪念馆内,还陈列着他叼着烟杆吸烟的画像。

    蒲松龄的吸烟,不仅仅是自己的嗜好,还是他收集创作素材的一个工具。据有关资料介绍,蒲松龄为了收集有关鬼呀、狐呀的民间故事,常常于山东潍坊蒲家庄柳泉水井旁设置桌案长凳,接待过往行人。免费让来往过路的行人吃茶,同时也让会吸烟的行人吸一吸自己的烟,意在请行人给提供一些他创作所需要的故事素材。我们可以想象,蒲松龄时常是在殷勤亲切的情景中,给人沏茶敬烟,倾心地聆听,不停地发问和不停地记录着一个个曲折而生动的故事,沏茶敬烟也自是蒲先生为《聊斋志异》素材的提供者—口头文字传播者的一种报酬。

    烟袋及吸食旱烟成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中须臾不可离开之物。也可以说,品茗—吃烟—“闲聊”,是《聊斋志异》这部不朽著作素材产生的主要方式。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18:35 , Processed in 0.324379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