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传统节日--主要节日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7-21 15:42: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后。

春节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清明

阳历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清明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七夕夜,在葡萄架下,可以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7.中秋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又称团圆节。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元代汉人中秋下书,除夕夜杀鞑子,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又说:“云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8.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9.冬至

阳历12月22日。过节则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有吃狗肉的习俗。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江南水乡,有冬至夜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然而,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10.腊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

各地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传说十二月初八是释加牟尼成道之日。该日佛寺内诵经,并效法佛祖成道之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以香谷、果实等做粥供佛,谓之“腊八粥”。

11.辞灶

腊月二十三。

旧俗为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傍晚,将“旧灶王爷年画”从墙上取下,换上新“请”的“灶王”,以糖瓜作供品(糖瓜系用糖稀、芝麻做成),焚香、烧纸,连旧“灶王”一并焚化。家人磕头,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出门在外者或住娘家的媳妇,前一日均须回至家中,打扫卫生,房屋、家具、院落,全部彻底打扫、擦拭,俗称“扫屋”。

12.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除夕夜,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3 23:43 , Processed in 0.26298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