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画] 好事从我做起——“义”字趣释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1

听众

180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5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5-12-29
注册时间
2012-9-2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费振龙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1-8 22:51: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义”的繁体字为“义”。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形体与金文相似。“义”字从甲骨文到繁体字的“义”,其结构基本相同,均由“羊”和“我”组成。《释名•释言语》:“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所谓“义”就是“道理”、“原则”。做任何事情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理。可见“义”的本义就是“道义”。

  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象征。“我”本来是指一只有棱有角,还具有锯齿状的刀刃的“矛”,是象形字。“我”用作第一人称的代词,指自己,是假借字。因而有的学者认为由“羊”和“我”构成的“义”的意思是像羊一样与人为善,一切好事、善事应从“我”做起。于是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好事、肯牺牲的精神称为“义”,这是“义”的引申义。

  《说文解字•我部》认为“义”从“我”从“羊”。实际上“义”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即从“羊”从“我”,“我”亦声。简化的“义”,则是在“义”的同音字“义”的基础上加一点而成。如“义无返顾”(在道义上只许勇往直前,决不能退缩)、“义不容辞”(在道义上绝不允许推辞)等中的“义”用的就是本义。

  有人认为“义”就是“仪”,即为仪礼之“仪”。“我”是“兵器”,表示“仪仗”,“羊”是“祭祀时用的牲畜”,合起来就是“仪礼”。也有的说“义”是“威仪”之“仪”。《说文解字•我部》:“义,己之威仪也。”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2 00:51 , Processed in 0.171439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