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解惑]她总觉得自己是个坏女人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5 17:13: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她害怕跟别的男人接近,特别是喜欢的,或者对自己好的男人,因为她说自己是个坏女人。

任丽华今年25岁,是一家公司的职员,还未结婚。她说自己总是无缘无故地紧张,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最近突然更严重了,无【****】常地工作、生活,于是求助于心理医生。

虽然她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想做心理治疗,好像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可是会谈当中提供的资料总是很含糊,闪闪躲躲,不愿涉及实质性问题,于是医生和她闲聊,慢慢地了解她的情况。

她说在工作中,有时紧张,有时不紧张,看情形而定,具体询问时,她又说不知道,只是有时无缘无故地紧张,两手发抖,又怕被别人发现,所以不好意思留在公司里工作。

她最近一次突发紧张是被公司主管叫去吩咐事情的时候,医师询问主管是不是很凶,她说不是,人很好。接着询问她认为自己当时为什么会紧张,回答依然是不知道。

医师认为,任丽华一直在掩饰她的事情,在和医师绕圈子。于是医师转向询问她的家庭情况。从她的叙述中得知,任丽华出生于一个中等家庭,是独生女。爸爸在十年前左右为了经商离家到国外,忽然断了音信,不知下落。家里留下母亲与她,靠母亲工作维持生计。到了前几年,她高中毕业以后,经人介绍到某个公司工作,一直到现在。交谈中,医师发现她言语很清楚,智力正常,有点内向,但看起来很直爽。

一周以后,任丽华按照约定时间来到门诊,经过一小段打招呼、问好以后会谈开始。

在这次会谈中,医师发现任丽华在家极少紧张,她说家里只有自己和妈妈,没什么好紧张的,而让她紧张的对象主要是上司、老同学、爸爸的老同事这些人。碰到老同学以后,本来也挺高兴的,但她说老同学总会问东问西,比如你最近怎样,交了男朋友没,什么时候结婚什么的,这让她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就紧张,然后自己就走开了。看样子,任丽华好像心里有什么事,怕被同学问出来似的。

任丽华还说起了有一次在街上碰到爸爸的老同事,他们在街上打了招呼,说了几句话,自己的双手就抖起来,然后赶快说了声再见走了。医师问任丽华那位先生说什么了,丽华说,他只不过是问一下我家的情形,问我有没有听到爸爸的消息,妈妈最近如何。最后,他说我最近长得亭亭玉立,有点像我妈妈……那会儿自己刚好发抖起来,就赶快走开了。

从这次谈话可以确定,本来所谓无缘无故发生的紧张,是在某些情况,即与上司、老同学、爸爸的老同事见面谈话时容易发生的。而且,病人肯定有什么秘密惟恐被人知道。因此,医师觉得需要多了解一些任丽华的爸爸离家远走的事情。

任丽华说,当时她年纪还小,只知道爸爸本来就跟妈妈感情不好,借着外出经商去了国外,结果一走就不再回来。后来只知道留在国外跟一位女人同居,就再也没音信了。妈妈很生气,可是也没办法,十几年来,也没音信,妈妈说,只好把爸爸的事忘掉了,不用再提,免得难过。

任丽华记得爸爸临走前,特意带她到儿童乐园去玩,并且买了一些玩具,还叫她好好保存。事后回想,任丽华觉得爸爸是有意远走不回来,所以买些玩具作纪念。不过任丽华说,妈妈把玩具都丢掉了。妈妈说爸爸很坏,把我们母女俩人丢在这里,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不用去想念他,也就把爸爸所有的东西都丢掉了。

任丽华说她的好同学都知道她爸爸不在家的事,她并没怕她们知道,只是怕她们谈论自己的事情。当医师问她什么事的时候,任丽华只是说,没什么,反正老同学喜欢问东问西,我就紧张,我常常就发抖、紧张不知怎么办。看来,爸爸远走并不是任丽华害怕别人知道的事情,而在此背后,肯定还有另外的原因,只是谈到这里,任丽华已经不愿再谈下去,又开始重复表述她的症状,“反正老同学喜欢问东问西,我就紧张,我常常就发抖、紧张不知怎么办”,这种掩饰是“阻抗现象”之一,更表示此后隐藏的事情很可能就是问题的原因所在。

这次会谈就这样结束,约定下个星期再会谈。

可是一个星期以后,病人打来电话,说需要看牙科医师,暂时不能来做心理咨询。此后,三四个星期都没有消息。

医师觉得,可能上次会谈时追究心理问题的核心太紧促,病人可能不太放心,临时打退堂鼓,躲开医师一段时间。就好像病人遇到爸爸老同事,谈论到一些事弄得病人紧张,病人就赶紧采取躲避、离开的反应来处理其处境一样。

经过大约一个月以后,任丽华又打电话来,约定会谈时间,想再来看医师。由于医师推测任丽华忽然停止来看医师作治疗,有其特别意义,即想“躲避”一下会谈,以免谈到问题的核心,所以医师也就暂时不提起任丽华躲避会谈这件事。这次任丽华再来时,又像初次会谈时一样,从头倾诉她的紧张、发抖,不知怎么办才好的问题。

医师问她最近什么时候特别紧张,任丽华说,上个礼拜,公司有位同事结婚,大家去吃喜酒。有位男同事跟她同坐在一个宴席桌上,对她很好,常替她布菜,而且宴席完以后,还问要不要送她回家。她说当时自己两条腿都紧张起来,赶快说不要,自己跑回家。结果,隔天还不敢上班,请了病假,呆在家里一天。据任丽华介绍,这位男同事大概四十多岁,结了婚了,他的太太生病,所以那天他的太太没有参加宴席。任丽华依然强调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紧张。医师觉得她好像担心什么事会发生似的,这得到了任丽华的确认,但具体问她什么事,答案依然是不知道。

医师:“他对你很好,并不会威胁你,加害你吧?”

任丽华:(突然笑起来。)“他才不会加害我,他对我殷勤体贴,好像对我有意思。”

医师:“那不很好么?”

任丽华:“那怎么可以,万一……”

医师:“万一怎样?”

任丽华:“万一,我喜欢上了他,那不就很糟糕了吗?!”

医师:“为什么呢?”

任丽华:“那怎么可以?人家是已结了婚的人,他的年纪又大得很,可以作我的爸爸……”

医师:“既然不可以,那你还为什么用得着那么紧张害怕呢?”

任丽华:“那我就不晓得了……”

医师:“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位同事?……”

任丽华:“……”

在医师看来,因为这位男同事年纪较大,已经结婚,是有妇之夫,所以任丽华不愿意有什么越轨的事发生,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任丽华那么害怕他对自己亲切呢?平常公司同事之间,也可以互相亲切、要好、保持好同事的关系呀!任丽华说自己不好讲,但就是害怕。医师不断地帮助任丽华处理这种“阻抗现象”,克服难为情的感觉,以让她放心地吐露心里烦恼的症结,终于任丽华开口了。

丽华说:“我妈妈总是说我是坏女人!”

之后,她告诉医师,自从爸爸离家远走不回来以后,妈妈一气之下,就开始交男朋友,后来在她14岁,读初二的时候,跟一位男人,任丽华爸爸的同事同居起来,并要任丽华叫他叔叔。叔叔住到她家以后,家里就热闹起来,大家也很高兴。他对任丽华很好,关心她的功课,买好的生日礼物给她。但这惹得妈妈不高兴,妈妈向叔叔发脾气,骂他花了那么多钱,买那么好的东西给我。后来,有一次妈妈不在家时发生了事情。叔叔跑到任丽华房间跟她谈话,说她很漂亮,很喜欢她,后来还亲吻了丽华。恰巧这会儿妈妈从外面回来,看到这个情形,就大发脾气,摔东西,打她,并且要把叔叔赶走。叔叔马上收拾行李走了,再也没回来。以后,妈妈就一直骂任丽华是坏女人,做坏事,不要脸,偷了她的男朋友……任丽华说这件事把她吓坏了,自己也害羞死了。

医师:“难怪你一直认为自己是坏女人,怕跟别的男人接近,特别是你喜欢的,或者对你好的男人?”

任丽华:“可能是。”

经过上次会谈以后,任丽华又借口说公司里忙,就没来会谈。两个礼拜以后,才又回来会谈,继续治疗。当医师问起上礼拜为什么没来时,任丽华推说公司忙,有事情。这次,医师直接告诉任丽华,他认为因为上次会谈,任丽华告诉医师一些往事,内心有什么感觉,所以又躲避不来了。

医师说:“你有个倾向,遇到心里不安的事,紧张起来,就赶快躲避起来。你不是说过,在街上遇到爸爸的老同事,谈到家事,你就赶快躲开。公司同事跟你好,你紧张得一两天不敢去上班。同样的,我在想,你是否也在躲医师?一两个礼拜不来会谈。”医师把任丽华重复发生的反应连接起来,让任丽华领悟自己的心理、行为反应模式,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心理。同时,随时观察,并且适当地指出任丽华与治疗者之间所发生的关系,能更好地处理可能隐藏进行的“移情关系”。

此后,任丽华告诉医师,她的确担心自己会跟医师发生什么关系,害怕起来。医师告诉她,假如是那样的话她尽可以放心,因为医师对这种事情有经验,只会职业性地帮助她。同时,医师还告诉她她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坏女人。

医师:“你为什么喜欢叔叔,而且让他对你好,跟你亲近?”

任丽华:“……因为我喜欢他,他人好,而且家里少了一个男人,爸爸。家里很寂寞,有了叔叔,好像又得到了爸爸似的。”

医师:“你看,你喜欢叔叔,是因为你想念爸爸。”

任丽华:“是,我好想念我爸爸。”(哭泣起来)“……我一直希望我爸爸会回来。”

医师:“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说来,跟叔叔要好,和跟爸爸要好相似,是父女的感情。可是你妈妈却把它当作是男女的感情,所以才会那么生气。”

任丽华:“何况她总是说因为我的关系,叔叔才走掉,是我把叔叔赶走掉的,说我是坏女人。其实,当我爸爸离家远走时,妈妈就一直那么说,说是我把爸爸赶走掉;因为为了我,爸爸才不回来。”


任丽华告诉医师,因为从小爸爸跟她很好,很喜欢她,特别是自从爸爸与妈妈感情不太好以后,爸爸就特别跟她要好,常常带她跟他一起出去玩,然后买东西给她。妈妈心里就不高兴,常骂爸爸宠坏了她。所以从小自己就带着一种念头:跟爸爸要好是不好的,是坏事情。

任丽华说自己不清楚妈妈为什么那么恨她,她猜想妈妈大概自己内心很难受,自己的丈夫忽然远走、遗弃她,不能怪自己,就怪到女儿身上来了。叔叔一走,她更伤心,就天天骂女儿出气。

任丽华说:“其实我跟叔叔没发生什么过分的事情,她能原谅一下我,也就没事了。”

至此,丽华的问题总算全部弄清楚了。

自从上次会谈以后,任丽华心里自觉轻松很多,慢慢觉得不必害怕、担心自己是坏女人,有诱拐别人丈夫的**。她承认自己还是很渴望与父亲一样年纪的男人接近,但也慢慢发觉不必为了那种**而害怕。

经过一年的治疗,她认识了一位年轻的男朋友。恋爱一段时间以后,最后决定结婚。

解析

任丽华的问题出现在她和异**往中,属于社交恐怖症中的异性恐怖症。

异性恐怖症患者在与异性接触时,会出现紧张、脸红、口吃等问题,当与自己的异性上级接触时,症状尤其严重,感到极大的压迫感,不知所措,甚至连话也说不出来。与自己熟识的同性及一般同事交往则不存在多大问题。

异**往障碍的出现一般跟患者幼时的生活经历有关,和患者的家庭关系情况尤其有关,特别是女儿和父亲、儿子和母亲的关系。

任丽华的父母感情不好,但他的父亲很疼爱任丽华,这让同为女人的母亲对自己的女儿产生了妒忌之情。这种感情的矛盾在父亲离家出走之后,变得更为强烈。任丽华的母亲新找了一个男朋友之后,心情变好,而思念父亲、渴望父亲关爱的任丽华显然将叔叔当作了父亲的替身,因此对他很友好,甚至可以说比较亲密。在这种时候,丽华的母亲显然对女儿又有了不满。在叔叔亲了任丽华之后,丽华的母亲彻底爆发了,将叔叔赶出了家门,同时怒骂任丽华不要脸。暂且不说叔叔亲近任丽华究竟是何动机,任丽华对叔叔始终都是对父亲一样的感情,并没有任何的不洁之想。而其母亲虽说是婚姻、爱情的受害者,当然婚姻的破灭可能也有其母亲自身的原因,但任丽华的母亲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女儿身上,让母女的感情淡漠在两个女人对于男人的爱的争夺中,显然是作为母亲的失职。让自己沉溺在痛苦和嫉恨的深渊中不能自拔的同时,也让女儿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女儿长大**后的交往。

因为自幼失去了父亲,所以任丽华总是渴望和父亲一样年纪的男人亲近,这种“恋父情结”一直影响她与异性的交往。而叔叔的事件又让她在接近年长男人的时候,怀有深深的罪恶感,总会不自觉地担心和紧张,这种感觉在不断地强化之后,就发展成她无【****】常工作、生活的状态。

要对现在的状态作出调整,任丽华首先要和母亲沟通,消除母女间的芥蒂,这对于缓解任丽华在接触男性时的自责和忧虑会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会对她有一定好处。还应该多和年轻的男性接触,发展正常的朋友或者恋爱关系,逐渐从“恋父”和自责中走出来。

社交恐怖也是一种强迫观念,患病率较高。患者对与人接触感到苦恼。当然,谁都有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怖,但发展成神经质的症状时,其恐怖、痛苦程度非常之深,以至于回避与人接触,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障碍。社交恐怖可细分为许多种,除开异性恐怖以外,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赤面恐怖

一般人在众人面前时,经常会由于害羞或不好意思而脸红,但赤面恐怖患者却对此过度焦虑,感到在人前脸红是十分羞耻的事,最后由于症状固着下来,则非常畏惧到众人面前。患者一直努力掩饰自己的赤面,尽量不被人觉察,并十分苦恼。患者惧怕到众人面前,在乘公共车时,总感到自己处在众人注视之下,终于连公共车也不敢乘。如有位赤面恐怖的学生患者,对上学乘公共汽车感到痛苦,便总是在别人上车完毕,公共汽车快开时才匆匆上车,以此方法避开人们的注目。因为坐下会与别人正面相对,便干脆站在车门口来隐藏自己的赤面。又如一位学生患者,因赤面恐怖不能乘公共汽车,只好坐出租车或干脆步行。在必须乘公共汽车时,就事先喝上一杯酒,使别人认为他脸红是喝酒所致,以此自我安慰,或拼命奔跑急匆匆上车,解开衣服的纽扣,用什么东西扇着风,让别人相信他脸红是由于奔跑所致,以掩饰赤面。另一患赤面恐怖的医生,为了掩饰赤面,便佩带红色领带。还有人为了缩小赤面的面积,而留起了胡须。有一位著名的雕刻家,在与人谈话时感到赤面,便借故小便暂时离开座位。这一类患者甚至连向别人问路也感到不便,宁肯自己一个人躲在在无人处拼命查看地图,就是多花费时间也甘愿如此。

上述症状在正常人看来似乎很可笑,但对患者来说却如落入地狱般痛苦不堪。他们觉得不治好赤面恐怖症状,一切为人处世都无从谈起。

视线恐怖

患者主诉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儿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视线的事情,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但往往事与愿违,终于不能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谈,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往往失去常态。

有的视线恐怖患者与许多人同在一个房间时,主诉不能注意自己对面的人,而强迫注意旁边其他人的视线,或认为自己的视线朝向旁边的人而使其感到不快,结果患者的精力无法集中于对面的人。有的学生患者在上课时,总是不能自已地去注意自己旁边的同学,或总感到旁边的同学在注意自己,结果影响了上课,并给自己带来无比的痛苦。

表情恐怖

患者总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或被人看不起,对此慌恐不安。表情恐怖多与眼神有关。患者认为自己眼神令其他人生畏,或认为自己的眼神毫无光彩等。有一位表情恐怖患者,他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眼睛过大,黑眼球突出,这样子被人瞧不起,又认为自己的表情经常是一副生气的样子,肯定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他冥思苦想,竟然使用橡皮膏贴住自己的眼角,认为这样就会使眼睛变小,但眼睛承受极大的拉力,非常痛苦,也很难持久。最后,患者下决心动手术,当然没有一个眼科医生会给他做这样的手术。还有一位患者,他认为自己总是眼泪汪汪,样子肯定很丑,竟找医生商量是否能切除泪腺。另有一位公务员,他认为自己说话时嘴唇歪斜,给人带来不快,竟因此而考虑辞职。有的患者认为自己笑时是一副哭丧相,有的患者则认为自己眉毛、鼻子有病态的样子等。有个女同学在和别人开玩笑时,听别人说自己的脸长得像一副假面具,从此她对自己面孔倍加注意,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甚至不愿见人了。

口吃恐怖

口吃恐怖可归类于社交恐怖的一种。患者本人独自朗读时,没有什么异常,但到别人面前时,谈话就难以进行,或开始有发音障碍或才说到一半儿,就说不下去了,患者对此忧心忡忡,因不能顺利地与人交谈而感到自己是个残缺的人。

对于社交恐怖患者来说,暴露疗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fastpost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 14:07 , Processed in 0.287356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