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解惑]他总是怀疑妻子**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8 12:44: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现年37岁的曹仁安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于2003年6月18日和10月31日分别将连襟、哥哥杀害。不仅如此,他还几乎把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列入“黑名单”,伺机实施行凶。

曹仁安原是山西省太原市某企业的高级技工,2001年赴大连工作,妻子和女儿则留在太原。去大连后,他每月都回家和妻女团聚,平凡的家庭生活温馨、甜美。然而,这种温馨、甜美的生活被一件小事破坏了。

2003年春节前夕,同学袁某到曹家与曹仁安相聚,当晚留宿曹家。第二天早晨,曹仁安下楼买早点,回家时发现妻子的鼻子上有一道划痕,竟认定是袁某调戏所致。袁某见无论怎样解释也无法打消他的疑心,情急之下请来其他男同学帮忙解释。这样做不但没有消除误会,反而使曹仁安怀疑那些男同学都与他妻子有染。为了弄清事实**,曹仁安辞去大连的工作回到太原。回家后,他动辄打骂妻子,妻子不堪忍受,逃回老家。

见事情变成这样子,父母、哥哥、姐姐和同学、朋友出于好心,纷纷劝导曹仁安。不料曹仁安已深陷“妻子被夺”、“被谋财害命”的思维怪圈无法自拔,谁劝他谁就成为被他怀疑的对象。四个哥哥、连襟以及几个关系不错的男同学,全都被他认为是心怀鬼胎、与他妻子有不正当关系;姐姐、嫂嫂、妻姐等女性亲友,则被他认为是谋他财、害他命。

连襟王建和曾经对曹仁安说:“你不想要家了吗?”就因为这句话,他被曹仁安认定是夺他人之妻的坏蛋,招来了杀身之祸。6月18日晚,曹仁安连捅王建和数刀,导致王当场毙命。

10月中旬,曹仁安将众亲友列入黑名单,决定碰见一个报复一个。31日晚上,他到四哥家门口,挥刀将四哥杀死。

曹仁安的病态和疯狂,使他的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心惊胆战。11月8日,曹仁安被抓获归案,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解析

曹仁安属于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并已表现出偏执妄想的症状。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冷淡,落落寡合,或对喜欢的人充满支配欲和嫉妒心,他们对环境改变易起疑心,在别人琐细、无辜甚至积极的行为中也可发现仇视和恶意动机,这些敌意动机常常反映出患者把对自身的敌意投射到别人身上。当他们确信自己的猜疑得到证实后,他们的反应有时让别人惊骇不已。然后患者就会以他人产生的愤怒或排斥反应(亦即投射证明)来证实自己最初的感觉。

偏执型人格的人,尤其当他们感到义愤时,有好诉倾向,但他们不能正视自己在冲突中的角色。在工作中,他们可能会谨慎诚恳而且效率很高,但他们往往需要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在家庭中,则会非常敏感,对配偶不信任,觉得被骗了而进入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由不满发展成冲突,稍微失控就有可能付诸暴力,演变成家庭暴力。

看过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观众,一定还记得剧中的主人**嘉和。安嘉和本是非常优秀的心血管外科专家,曾当选为“十大杰出青年”,但他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和对配偶的信任,为人敏感多疑、极度狭隘,连对妻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都会萌生强烈的嫉妒。他将第一任妻子张小雅逼得【****】,使第二任妻子梅湘南心灵及躯体遭受重创,自己则沦为凶残杀人的亡命之徒。

曹仁安和安嘉和在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很相似,两人都属于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具有人格障碍的人有怪异的行为模式,冲动、自私、自制力差、情绪紊乱、情感肤浅或冷酷无情、难以与人相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这类人常常捕风捉影,怀疑配偶或情侣不贞洁,把配偶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言谈举止诠释为有外遇和背叛,即使客观证据摆在面前,也难以改变其偏激、固执的认知。不过在生活等其他方面他们一般表现正常。

人格障碍不是精神障碍,但具有多种精神障碍的易感因素,某些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偏执或妄想性精神障碍,等等。偏执型人格障碍在某些事件的刺激下可以向妄想性障碍发展和转变,妄想的内容可以是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和疑病等。曹仁安的表现就是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

被害妄想症(persecutory

type),坚信自己受到**或伤害,病人往往会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备,还时常将相关的人纳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

嫉妒妄想症(jealousy

type),又称奥赛罗综合症(Othello

synd-rome),是一种病态型思想,认为自己的性伴侣不忠;性伴侣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大部分情况下,这指控完全是虚构的,但有时性伴侣确曾试过不忠。有趣的是,病人并不会先采取一些方法(如雇用私家侦探或在家安装摄录机**伴侣)来取得不忠的证据。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妄想可终生存在;但有时候,当受指控的一方已经不在时,妄想也就随之而消失。

偏执妄想一旦形成,是很难通过说理、解释消除的。在家庭中,如果遇到像曹仁安或安嘉和这样的偏执狂,最好寻求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尽量避免矛盾激化、冲突扩大。

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很多都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并多以嫉妒妄想表现出来。

一年前,谭芹和丈夫李新毅因单位效益不好而双双下岗,下岗后,李新毅因过去从事技术工作,很快在一家私营企业找到了一份较理想的工作,谭芹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里操持家务。可不到三个月,李新毅因为性格原因与老板及同事搞得很不愉快,最后自己赌气不干了,此后李新毅不是因这不合适,就是因那不如意,一直不愿出去工作,并越来越不愿出门,不愿见人,躲在家里喝闷酒。无奈,为了维持家用,谭芹就找了两份工作,起早贪黑地干。

最近一段时间,李新毅突然对谭芹起了疑心,说谭芹在外面有外遇,为此经常发脾气和吵闹,现在发展到谭芹晚上一回家,李新毅先要检查她的阴部,如果发现阴部分泌多,就要谭芹交代在外面和谁**了,如果说不出,李新毅就会骂并打她的阴部,直到闹够为止。李新毅经常会在夜里把谭芹弄醒,说谭芹在**,这是对他的刺激,然后骂一些很难听的话,还掐她的脖子,害得谭芹一到晚上就紧张,不敢踏踏实实地睡觉。

“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可怎么说他都不信,他经常拿着刀说要杀死我和女儿,然后自己【****】,我好怕,真不知这样的日子怎么过下去……”谭芹显得很无助。

李新毅比谭芹大三岁,是个孤儿,他是从农村考学出来的,分配到他们原先的单位一直从事技术工作,他为人老实、本分、善良,谭芹很喜欢他,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婚后感情一直很好,一年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另外,李新毅的身体不是很好,特别是在十年前患了糖尿病,出现了【****】,继而完全丧失了性功能,当时谭芹劝李新毅到医院检查治疗,但因李新毅感到难为情丢面子,一直不愿去,谭芹怕伤害他的自尊,也就随着他。这样他们就一直过着无性的夫妻生活,十年来谭芹也就慢慢适应了。可是谭芹没想到是现在丈夫突然对她产生了怀疑,过去关心爱护她的丈夫,现在却经常打骂她。谭芹非常痛苦,可这样的事又无法跟别人讲,于是只好忍着。

和曹仁安一样,李新毅所患的是“嫉妒妄想症”,他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产生了一些歪曲事实的推理和判断,并坚信不移,无法说服,变得不可理喻,因此无端地猜疑妻子,并多方寻求证据,逼迫妻子承认,否则就加以打骂。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发生毁物、伤人、自伤,甚至杀人和【****】行为,造成和曹仁安一样的家庭悲剧。

和曹仁安不同的是,李新毅有着更多的挫折经历,性功能丧失后的压抑自卑、下岗特别是第二次失业后的挫败感,这些创伤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直接导致了他出现偏执障碍,沉浸于妄想之中,并对妻女施暴。

偏执型人格障碍和妄想型障碍的心理治疗不容易取得好效果,不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还是有很大的治愈希望的。

执著的清洗念头

她每日洗手十余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反复擤鼻涕,强令母亲给自己洗衣服,晒干后仍须再洗一次;不敢在厕所内系裤带,怕脏东西系在裤内;别人在擦地或**服时也认为脏东西会飞到她身边……

她今年14岁,是一名中学生,有些胆小、害羞。她本来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朋友也很多,家庭条件也还不错,一直生活得很幸福,但最近她却突然有了严重的洁癖,不仅影响到她的生活和学习,甚至让她陷入极度紧张状态。

刚开始,她认为自己手上有灰土、细菌等,故每天洗手十余次,渐发展到无数次,明知无此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她还反复擤鼻涕,强令其母给自己洗衣服,晒干后仍须再洗一次。此外,她还总是害怕书中进脏东西,以至于不敢看书,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对此,她觉得非常苦恼,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甚至开始悲观厌世,继之表现为强迫性疑虑,整日陷入精神紧张状态,不能坚持上学。

最近,她开始不敢在厕所内系裤带,怕脏东西系在裤内,怕空气中的灰尘,有时别人在擦地或**服时也认为脏东西飞到她身边来。

在治疗中,医师发现小女孩的清洗症状出现在两年前,有一次她去同学家玩,刚开门一条狗突然猛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她的双肩上,她当即被惊吓得高声惨叫。此后就表现出精神不振的状态,还时常发呆,觉得很孤独,入睡困难,多梦等。继之,她感觉双袖筒和前**有灰,不时地用手拍打。两个月后认为手上有灰土、细菌等,开始了不断的清洗行为。

考虑到小女孩的强迫症状已经比较严重,医师觉得采取以暴露治疗为主,佐以醒悟性心理解释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口服丙咪嗪50mg/d。治疗前,医生指导病人阅读“行为治疗自助指南”(I.M.Marks编著),让病人掌握暴露治疗中应记住的规则和指导格言,挑选出暴露治疗中出现焦虑时的应付措施,在医生指导下按时写接受暴露治疗的体会。

根据小女孩存在的问题——强迫洗手以及希望摆脱脏东西,医师每周为病人制定一系列的暴露项目。开始时令患者每日参加洗餐具、扫地、刷痰盂、清扫厕所等。操作时小女孩感到心情紧张,焦虑不安,心跳得厉害,出气不匀和出冷汗等,此时便马上把事先选好的应付措施在心中默默背诵:“我应当稳定地慢慢地吸—呼—吸—呼……”,“我想走开,但我知道必须留在这里”,“我太惊慌失措了,我会克服过来的……”坚持到足够时间,不许做仪式动作,不要逃避,如此反复,坚持按计划进行。经过两周的暴露治疗,她能顺利地完成上述作业,而且心情不再紧张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疗效,嘱其在厕所内看粪、尿,嗅其味不许回避。首先让她默想厕所污秽不堪的情景,然后陪其走进厕所,继而令其操作。起初她非常恐惧,虽默诵所选择的三种方法应付,但只能坚持20到40分钟。经过半个月反复训练后能在厕所内看粪便长达两小时左右,恐惧体验有相当程度的收敛。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走进厕所时恐惧体验几乎消失,且洗手次数也减少至每日3到4次。这时对洗餐具、扫地、刷痰盂等作业已不感困难,并且不一定马上洗手。经强迫症症状核对表评定总分为“0”(开始治疗前为“7”分),临床判定“痊愈”出院。

3个月后随访,小女孩已能正常生活、学习,但在生气或情绪低落时还有怕脏、想洗手之感,但一想起“行为疗法自助指南”时,就能克制自己。

解析

这是一个“强迫症”的病例。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减轻精神上的痛苦,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强迫症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如强迫怀疑,以及强迫行为——如强迫清洗。

小女孩的症状即是强迫清洗,俗称洁癖,属于强迫症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占了强迫症患者中的一半。和严重洁癖的人生活,家人会忍无可忍,患者本人也觉得痛苦不堪,因为他们能察觉自身的问题,却没法自我摆脱,活在长期的、慢性的焦虑中,有人曾不堪煎熬【****】寻求解脱。

小女孩的强迫清洗源自于一次恐惧经历:她去同学家玩,刚开门一条狗突然猛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她的双肩上,她当即被惊吓得高声惨叫。最初觉得袖口和前**有灰尘,后逐渐出现了强迫清洗的行为,可以认为,“前**”是和狗最接近的地方,而在狗扑过来的过程中,她的双手可能接触到了狗,因此“袖口”也是一个敏感部位,她觉得这个地方始终留有那只狗的印迹,因此需要不断地拂拭。拂去袖口和前**的灰尘,只是小女孩内心对于狗的强烈恐惧的一种具体行为上的反应,她通过“拂灰尘”这样一个动作,来摆脱与狗的接触所带给她的痛苦经历,也就是通常所说以仪式化的动作来减轻精神上的痛苦。久而久之,她的清洗念头发生了泛化,病情也越来越重,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一剧里,麦克白夫人在唆使麦克白谋杀邓肯国王之后,她患了梦游症,经常在晚上从睡梦中爬起来重复着洗手的动作。莎士比亚对麦克白夫人的此一强迫性行为有相当精彩的描述,他说麦克白夫人一边洗手,一边自言自语:“但是这里有个斑点。去,可恶的斑点!去,我说!一、二,现在已经到下手的时候了。地狱是黑暗的!呸!丈夫!呸!一个军人,还害怕……这里还有血腥气……啊!啊!啊!”

在一旁**的医师说:“卑鄙的密语是泄露了非常的行为产生的非常的苦恼;犯罪的心会把秘密吐露给聋的枕,她需要牧师比需要医师还更多些。”

莎士比亚显然要告诉我们,麦克白夫人重复洗手的动作就是为了想“洗清”她双手所沾满的“血腥”。这跟精神分析对强迫性洗手动作的解释可以不谋而合。

从精神医学的观点来看,麦克白夫人的梦游属于“解离型歇斯底里症”,而重复性的洗手动作则是“强迫症”,因此,我们可以说,麦克白夫人心中的罪恶感使她得了“双料”的神经症。

麦克白夫人希望藉由洗手来洗清她的罪恶,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了“金盆洗手”一词,只不过后者更为主动。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fastpost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 07:17 , Processed in 0.25034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