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画] 天地人之道——“三”字趣释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1

听众

180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5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5-12-29
注册时间
2012-9-2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费振龙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1-8 22:56: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甲骨文、金文皆作“”,由三条长短相同整齐并列的三横画构成,为指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时代,“三”为数词,即为二加一所得。“三”字在甲骨文中有一个与之形体相近的字,即为“”,也是三横画,此字为后来的“气”字。这两个字的主要区别在于,“气”字三横画中间的一横画较之上下两横画要短,而在甲骨文中“三”字的三横画一样长。“三”在汉语中不仅指实数,还可以指多数。如《诗•魏风•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其意思是多年来伺候你,你却不肯照看我。又如《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其意思是季文子对每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后才行动。

  “三”在汉语中也表示少数。这一点不为人们所注意。闻一多先生认为:“在十为足数的系统中,五是半数,五减二得三,是少数,五加二得七,是多数。古书中说到三或七,往往是在这种意义下,作为代表少数或多数的象征数字的。”(《闻一多全集•神话与诗•七十二》)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句不离本行”中的“三”均表示少数的意思。

  “三”作为数词在汉语中还有一个大写的“叁”。“叁”在古书中原本没有这个字,是后人将“参”字下面部分的三撇拉平成为三横则变成“叁”,然后作为“三”的大写。

  “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丰富的内涵,且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说文解字•三部》:“三,天地人之道也。”人们观察天地日月星辰及人类社会,常“以三为法”,来描述自然与社会。如“三才”指天、地、人;“三光”指日、月、星;“三星”指福、禄、寿;“三友”指松、竹、梅。

  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与“三”有着不解之缘。老子《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的最高神称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将宇宙划分为上界、地界、水界三部分,将时间划分为无极界、太极界和现世界。

  从印度引进的佛教,对“三”也情有独钟。佛家将世界分为天堂、人间、地狱三部分。佛教的经典分为三藏:经、律、论。佛教对信徒提出了“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还对精于佛教经典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如《西游记》中的唐朝和尚玄奘,俗称唐三藏。

  古希腊人把“三”(3)称为最完美的数字。他们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经历开始、中期和终了三个阶段,因而认为“三”具备神性。在古希腊神话中,称整个世界由三位神仙主宰,他们是手执三叉闪电的主神朱庇特,挥舞三叉戟的海神尼普顿,手牵三头狗的冥神普路托。他们认为世界由三部分组成,即大地、海洋和天空;大自然包括三项内容,即动物、植物、矿藏;人体有三重性,即肉体、心灵、精神。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2 00:42 , Processed in 0.172851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