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之满族伦理思想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7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3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9-1
注册时间
2011-8-29
楼主
flleg_1   发表于 2011-8-31 03:26:59 |只看该作者
看过,的确不错。谢谢楼主












金枝玉叶全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沙发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1-8-30 23:59: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主要聚居在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的辽宁省为最多,在河北、山东、内蒙、新疆、北京等地区亦有少量分布。

满族史称“诸申”,其先民可上溯到商周时的肃慎,汉至西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时的mo4he2,北宋至明时的女真,明万历11年—16年(1583—1588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军队合一的八旗制度,万历14年(15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政权,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改称“满洲”,1636年(崇德元年),改满洲为“清”,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辽东总兵吴三桂请求清入关镇压,清摄政王多尔衮4月引清兵入关,5月进入北京,10月顺治帝从盛京迁都北京,建立了清朝。

满族伦理思想是指满族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满族伦理是满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满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满族人民都为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伦理思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满族伦理思想大体分为两部分,即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

(一)道德实践。满族的道德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礼貌,重礼节。满族人民在日常见面时,互相要行礼请安、问候,在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也要每天早、晚请安,即使是在街上遇到熟人是长辈的,也要先请安再说话,平辈之间,弟妹与哥姐之间,分别数日后再见面也要行礼请安。满族很讲究待人之道,在满族家中作客,如果是长者,要请上座,长辈与客人谈话时,小孩不准在膝下乱插话。全家人在家里吃饭,也要请长辈入座以示敬重。

2、讲文明、爱整洁。满族人非常讲究卫生,所穿衣帽和所用被褥不仅经常洗刷,而且洗过的被衬、被里等还要用淀粉面汤浆过才能用。屋里摆设的家具要擦出亮光,餐具、器皿等要擦得干干净净,尤其是锅灶上下要收拾干净,并常常以此来衡量家庭主妇的勤惰和好坏,居室以外的庭院每天也必须清扫干净。满族人的坐卧习惯也很文明。在农村的多为东西两屋,开西窗而不开北窗,满族人早年睡的是?炕,呈“凹”字形状,“?南西北三面,空其东。”就是南北炕火作灶,上下男女各据炕的一面。以西炕为最尊贵,列为供奉神和祖先的地方。客人也不许坐,南炕阳光充足,是用来给长辈坐卧的。北炕则为晚辈坐卧这之地。满族人还具有异辈不同床的特点,子女稍大后便另居于别室。即使异辈同居异床,也必须用幔帐隔开。满族异辈别室而居的习惯由来己久,而这也恰恰反映了满族己具有较高的文明习俗和文化素质。

3、尊老爱幼。满族的老人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全民族都把尊敬老人视作一项美德。在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故事《珠浑哈达》中,有这样一段话:“是老年人都会我们骑马射箭的,我们也不会总像这样年轻,把最好的、最多的猎物分给老人是祖先留下的规矩。”这说明了尊重和敬爱老人己是满族一条最古老的道德规范。后来,努尔哈赤称雄后,也一再强调要敬重老人,并下旨规定:“晚辈敬谨之礼,要尊敬长辈,在途中忽然相遇时,如果骑马,要下马跪下叩头,让路通过,在设宴时,要从坐着的地方站起叩。”康熙、乾隆年间,又进一步弘扬了敬老习俗,正是这种自古以来的敬老习惯,才使满族人敬重老者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意识得到了强化,以致成为该民族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总之,满族人讲礼貌,重礼节,讲文明,爱整洁,尊老爱幼的道德传统,是该民族道德实践中的主要规范性活动。因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族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对满族的社会风气、民族素质、文明程度、行为习惯等诸方面的影响很大;对提高并深化满族对伦理道德的理性认识和哲学思想,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满族的道德思想。满族的道德思想在自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关于天地和万物起源(其中包括道德起源)的神话。萨满教把宇宙分为三国:天国、地国和地下国。天国为神居住,地国为人居住,而人只是天神阿卜凯斯吐里按自己的形状造出来后放在面缸里置于水上才有的,由此人国就应该由神来统治,人伦关系和人的喜怒哀乐等道德情感以及反映于民间习俗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含礼节礼仪等),也无不出自于神的旨意,这反映了原始社会满族先民们对人伦关系和道德起源的初步思考。

在满族早期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著作中,反映了满族伦理思想中的一些思想,比如,主张以善为本,反抗侵略、自我发展,自我扩张,知恩图报,勇敢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维护集体利益的道德原则;反抗礼教,追求自由、忠贞、幸福的爱情的道德观。

清军入关后,满汉民族长期杂居共处,满族伦理思想同整个满文化一样,受到中原地区各民族尤其是汉族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统治者曾命令一批御用文人用新满文翻译了汉族的许多儒家典籍与名著。如《孟子》、《三略》、《六韬》、《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汉族的这些著作经过翻译后,对满族文化,包括对伦理道德所产生的影响既广泛又深远,康熙皇帝在汉族学者的教授下,不仅会用汉文写诗,而且特别推崇汉族儒家文化,尤其注重用宋代儒学大师朱熹的天理理论和人性论中的伦理思想来治理国家。康熙皇帝完全按照汉儒关于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念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忠孝和节义等观念在满族统治者的强力推行下,己达到了备受青睐的程度,因而,这方面的道德楷模日益增多,谦谦君子型的“道德完人”大量涌现。

满族伦理与中国其他民族相比,其趋同性、交融性己为人们所共识。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18:29 , Processed in 0.32730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