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画] 不能继续向前——“不”、“丕”二字趣释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1

听众

180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5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5-12-29
注册时间
2012-9-2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费振龙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1-9 21:55: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人大多只知“不”作否定副词用,作“非”或“不是”讲,不知“不”的本来意义。“不”字在甲骨文中作“”、“”。有的学者将它释为一只盘旋于天空的鸟,后来向高空直冲而去,永不落下来。他们认为“一”指天,下面的“”就像一只鸟。《说文解字•不部》:“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

  也有的学者认为“不”字指花蒂,即花蒂的形状。所谓花蒂不是花,而是花下的托盘,学名叫“”。高鸿缙《中国字例》:“罗振玉曰:‘象花不形,花不为花之本义。”王国维《观堂林集》:“不者,也。”古文“不”像花蒂的形状,所以古人称木制的形状像花蒂的茶具为“杯”。“杯”中的“不”既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又表示杯的形状像花蒂。(参见施正宇编著《汉字的故事》第 173页)

  也有的学者认为“不”字就其形体来看,均像草根之形。“一”指地,下面部分像一束草的根须扎于地下之形。(参见赵诚《甲骨文简明辞典》第129页)还有的学者认为“不”字描写的是饱满的花蕾,不是花蒂,甚至还将“不”说成是玫瑰花的花蕾。(参见逸群著《中国文字学故事大辞典》第226、229页)上述各家所说均不足信。如果打开思路,还可以想出许多意思。“不”在甲骨文中一出现时,就用作表否定的副词。卜辞中有“王不(遘,遇到)雨”(京三八五三),其意思是“大王不会遇到雨”。又如“子不其(有)疾”(前四•三二•二),其意思是“你不会有病”。“不”不用于“花蒂”的意思,这也可能是由于“不”一出现后就被借用作表否定的副词。

  在上述解释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有的学者对“不”字作了大胆的想象,他们认为“不”表示的不是一种具体事物,而是一种抽象的意义。三条来自不同方向的线条,汇集到一起,后被“一”阻碍了去路,不能继续前进。(参见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第122页)因而“不”的本义就是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果不这样理解,也可理解为当“鸟”使尽全身力量向天空飞去时碰到“一”受阻,不能继续飞翔。这样理解比许慎的“鸟飞上翔不下来”要准确一些。还可理解为,三条浩浩荡荡的河流向前奔腾而去,被前面的“一”阻遏住了,不能继续向前流去。所以我们认为“不”的本义是“不能继续向前进”,而后引申为“不”。由于“一”能将不同方面的事物阻遏住,所以“不”有“大”、“巨大”的意思。这就是“不”在古代汉语中常和“丕”通用的原因。如《诗•周颂•清庙》中的“不显不承”,《孟子•滕文公下》作“丕显”、“丕承”。其实在金文中“丕”原为“不”字。

  《说文解字•一部》:“丕,大也。从一,不声。”许慎认为,“丕”为形声字。又“丕”与“大”为同源字,即同一音系的字。前面我们分析了“不”有“大”的意思。“一”,万物之始,也有“大”的意思。因此“不”与“一”可会意为“宏大”、“巨大”甚至“伟大”的意思。将“丕”确定为形声兼会意字更为确切。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6 05:41 , Processed in 0.235731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