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画] 刺有花纹的人——“文”字趣释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1

听众

180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45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5-12-29
注册时间
2012-9-2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费振龙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1-9 22:08: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甲骨文作“”、“”或“”。金文的“文”与甲骨文形体基本相同。从字形来看,像是一个胸腔特别宽大,并且在身上刺有花纹的正面站立的人。字的上端是头,向左右两边伸展的是两臂,宽阔的胸前刺有美观的花纹。下部是两腿。不过金文的“文”字胸前的花纹看上去比甲骨文中的花纹更复杂、更美观。

  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中说:“文,即纹身之文,象人正立之形,胸前之丿、……即刻画之纹饰也。”从“文”字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纹身的习俗历史悠久,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产生。而据考古学家们考证,纹身的习俗比“文”字的历史更悠久。纹身的习俗早见于原始民族,是原始民族对自己身体的一种装饰手段。他们在自己身上刺下的各种花纹图案、飞禽走兽等大多为自己本部落的图腾。而甲骨文和金文的“文”正是先民这种习俗的具体而真实的反映。

  据《南史》记载,相传古代有一个纹身之国,距倭国东北千余里,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身上刺着各种野兽形象,甚至额头上也刺着花纹。人们根据额上花纹的直或曲可以判断这个人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在这个国度里,产品丰富,物价低廉,经济繁荣,并且为来来往往的旅客免费供应饮食住宿。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古人把纹身作为一种文明行为。

  也有的学者认为纹身的目的很多,或者是为了驱赶鬼怪,以避邪;或者是为了美化自身,以吸引异性。古代的吴越地方的人普遍有着纹身的习俗。关于纹身之事最早见于《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断)发文身。”晋范宁注:“文身,刻画其身以为文也。”《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上述文献所记载的就是关于吴越人断发纹身之事。纹身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近代的高山族、黎族、傣族等均有纹身的习俗。

  《说文解字•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许慎认为文是线条交错而成的花纹,不过我们认为许慎所讲的是“文”的引申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就是花纹之“纹”的古字。

  汉字是古人对被观察的事物经过艺术简化演变而来的,而文字的笔画有横有竖,有交叉,有平行,真像纵横交错的花纹,所以“文”被引申指“文字”的“文”。如甲骨文、金文、篆文、石鼓文、籀文等。《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朱熹注:“文,字也。”其意思是:所以解读《诗经》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受词句的影响而误解原意。

  由“文字”又引申为“文章”、“文献”。如《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意思是:亲身实践,有剩余的精力,就去学习文献。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6 02:23 , Processed in 0.23765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