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厚德,一座城市的新高度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0

听众

472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35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2-8-20
注册时间
2010-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品味人生   发表于 2012-1-31 13:16: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常州建设的500多所“道德讲堂”,让100多万市民坐得住、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道德讲堂”已成为常州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

“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为什么物质财富增加了,精神文化不够了,社会环境宽松了,是非好坏模糊了,道德底线不硬了?”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市民道德素质的‘转型升级’同频共振。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小切口,做好文明城市这篇大文章,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不在于规模大而在于群众欢迎,不在于要求多高而在于群众自觉。”

钱孟林是钟楼区机械一社区的居民,他还有一个身份——社区“青松书场”的召集人。在他的本子上,清楚地写着每次书场的内容主题:中篇弹词《雨露青苗》是专门唱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传统评弹《一粒米》说的是节约;说书形式讲《道德经》中的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孝道。说的是身边事,听的是身边人,像“青松书场”这样的讲堂,在钟楼区很快拓展到127所,参与者达9万名。

常州利用钟楼区案例,对10年多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行一次整体升级,注入更为浓厚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利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和“学习型家庭”等七类学习型组织,把市民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民夜校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参与度的阵地整合成新平台,把“道德讲堂”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全市目前已建各类讲堂500多个,示范点72个,举办讲座10000余场,推荐评议各级各类好人3600余个,受众超过100万人次,覆盖社区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工人、新市民等各类人群,“道德讲堂”家喻户晓, “崇德尚善”蔚然成风。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道德讲堂”建起来了,“在哪儿讲”、“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成了能否在群众中站稳脚、走下去的关键。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说,“道德讲堂”把传统公民道德教育中“你说我听”的方式转为“我践行、我参与”的方式,“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是很有效的方式。

在西林村的“道德讲堂”上,60多岁的周明皋看到邻居冯志凤讲自己孝敬公婆的事,忍不住对西林村党总支书记姜建元说:“姜书记,我上去说说我隔壁邻居帮村上那个残疾人的事好吗?”随后,他的演讲赢得大家的喝彩,他开心地表示还要去收集故事再讲。姜建元说:“现在许多群众抢话筒也要上台讲哩!”

不说大道理,只讲小故事。宣讲员吴亚芬说,“道德讲堂”讲最敬佩的人,讲最感动的情,讲最相信的理,讲最愿做的事。在戚墅堰花园社区,记者听到了徐琴秀阿姨从“道德讲堂”登上了“中国好人榜”的故事:68岁的徐琴秀,怀揣社区30多户空巢老人的钥匙,定期去老人家中探望看护、帮工救急。诸多像“钥匙阿姨”这样的凡人小事,成为常州“道德讲堂”最生动的教材。

在“道德讲堂”,群众既是受众,也是主人。“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激发了公民参与的热情。溧阳市燕山南苑社区开设了“网络QQ讲堂”,一大批原本无暇参与的“上班族”也成为了主要受众群;中国常州网开设“新市民手机道德讲堂”,以手机报的形式传播先进道德理念,受众达15万人……

传统与新兴媒体互动,常州逐步建成了“唱道德歌曲、诵道德诗篇、讲道德故事、发道德短信、上道德课堂、行道德善举”的道德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模式。常州市近年来从“道德讲堂”走出各类好人3600余人,汇集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力量”。

“小善大德”激活“自我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中应该发挥哪些作用?范燕青告诉记者,有了“道德讲堂”这个载体,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激活人民群众中蕴藏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将其融入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工作之中。

坚持10年默默为社区奉献的勤业新村居民李敖兴,2月21日获得了由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送出的第一张“道德积分卡”。常州自20日起正式启动“道德积分”活动,引导市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公民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及受益者。

道德积分活动是常州市“道德讲堂”建设的延伸。积分活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实践为重点,主要记录和表彰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爱护环境、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家庭和睦等9个方面的凡人善举。

“心气顺了,矛盾少了”,西林村党支部书记姜建元说,“道德讲堂”在群众面前竖起一面面道德的镜子,让他们从中看到真善美,区别假丑恶。以往,西林村经常有人上访。自从“道德讲堂”开办以来,这些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好人多了,风气转了”,常州电视台新闻部“社会写真”栏目的记者有着真切感受:以前打进电话的市民多数是要求曝光,怨气十足;“道德讲堂”在全市推开以后,很多市民打进电话来,要求的都是夸夸身边的某个好人,表扬周围的某件好事。

在“道德讲堂”的作用下,许多平时默默无闻,长年从事美德善举的人被挖掘发现。不畏严寒勇救落水女孩后默默离开的“温商英雄”林建利;以良心、赤诚之心凝聚村民的心,用道德的力量感召村民的金坛黄金村党总支书记严清华等人都成为常州人“自己的英雄”。

“知行合一”是贯穿“道德讲堂”始终的原则,“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是精要所在。2010年8月以来,市长带头,常州市35000余名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专院校学生走上街头,以志愿者的身份劝导文明交通,使城市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道德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呼唤,现代化包括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东民教授认为,常州“道德讲堂”是道德教育大众化、社会化、多元化的重要形式,更贴近人民群众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所以更易让群众产生共鸣。

道德建设,久久为功,常州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刷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新高度。

常州,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历史名城。当这座城市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如何使道德文明建设跃上新的高度?怎样在群众参与中践行核心价值?这成为江苏省常州市委市政府面临的一道大考。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常州建设的500多所“道德讲堂”,让100多万市民坐得住、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道德讲堂”已成为常州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

“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为什么物质财富增加了,精神文化不够了,社会环境宽松了,是非好坏模糊了,道德底线不硬了?”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市民道德素质的‘转型升级’同频共振。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小切口,做好文明城市这篇大文章,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不在于规模大而在于群众欢迎,不在于要求多高而在于群众自觉。”

钱孟林是钟楼区机械一社区的居民,他还有一个身份——社区“青松书场”的召集人。在他的本子上,清楚地写着每次书场的内容主题:中篇弹词《雨露青苗》是专门唱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传统评弹《一粒米》说的是节约;说书形式讲《道德经》中的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孝道。说的是身边事,听的是身边人,像“青松书场”这样的讲堂,在钟楼区很快拓展到127所,参与者达9万名。

常州利用钟楼区案例,对10年多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行一次整体升级,注入更为浓厚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利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和“学习型家庭”等七类学习型组织,把市民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民夜校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参与度的阵地整合成新平台,把“道德讲堂”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全市目前已建各类讲堂500多个,示范点72个,举办讲座10000余场,推荐评议各级各类好人3600余个,受众超过100万人次,覆盖社区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工人、新市民等各类人群,“道德讲堂”家喻户晓, “崇德尚善”蔚然成风。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道德讲堂”建起来了,“在哪儿讲”、“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成了能否在群众中站稳脚、走下去的关键。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说,“道德讲堂”把传统公民道德教育中“你说我听”的方式转为“我践行、我参与”的方式,“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是很有效的方式。

在西林村的“道德讲堂”上,60多岁的周明皋看到邻居冯志凤讲自己孝敬公婆的事,忍不住对西林村党总支书记姜建元说:“姜书记,我上去说说我隔壁邻居帮村上那个残疾人的事好吗?”随后,他的演讲赢得大家的喝彩,他开心地表示还要去收集故事再讲。姜建元说:“现在许多群众抢话筒也要上台讲哩!”

不说大道理,只讲小故事。宣讲员吴亚芬说,“道德讲堂”讲最敬佩的人,讲最感动的情,讲最相信的理,讲最愿做的事。在戚墅堰花园社区,记者听到了徐琴秀阿姨从“道德讲堂”登上了“中国好人榜”的故事:68岁的徐琴秀,怀揣社区30多户空巢老人的钥匙,定期去老人家中探望看护、帮工救急。诸多像“钥匙阿姨”这样的凡人小事,成为常州“道德讲堂”最生动的教材。

在“道德讲堂”,群众既是受众,也是主人。“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激发了公民参与的热情。溧阳市燕山南苑社区开设了“网络QQ讲堂”,一大批原本无暇参与的“上班族”也成为了主要受众群;中国常州网开设“新市民手机道德讲堂”,以手机报的形式传播先进道德理念,受众达15万人……

传统与新兴媒体互动,常州逐步建成了“唱道德歌曲、诵道德诗篇、讲道德故事、发道德短信、上道德课堂、行道德善举”的道德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模式。常州市近年来从“道德讲堂”走出各类好人3600余人,汇集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力量”。

“小善大德”激活“自我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中应该发挥哪些作用?范燕青告诉记者,有了“道德讲堂”这个载体,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激活人民群众中蕴藏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将其融入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工作之中。

坚持10年默默为社区奉献的勤业新村居民李敖兴,2月21日获得了由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送出的第一张“道德积分卡”。常州自20日起正式启动“道德积分”活动,引导市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公民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及受益者。

道德积分活动是常州市“道德讲堂”建设的延伸。积分活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实践为重点,主要记录和表彰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爱护环境、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家庭和睦等9个方面的凡人善举。

“心气顺了,矛盾少了”,西林村党支部书记姜建元说,“道德讲堂”在群众面前竖起一面面道德的镜子,让他们从中看到真善美,区别假丑恶。以往,西林村经常有人上访。自从“道德讲堂”开办以来,这些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好人多了,风气转了”,常州电视台新闻部“社会写真”栏目的记者有着真切感受:以前打进电话的市民多数是要求曝光,怨气十足;“道德讲堂”在全市推开以后,很多市民打进电话来,要求的都是夸夸身边的某个好人,表扬周围的某件好事。

在“道德讲堂”的作用下,许多平时默默无闻,长年从事美德善举的人被挖掘发现。不畏严寒勇救落水女孩后默默离开的“温商英雄”林建利;以良心、赤诚之心凝聚村民的心,用道德的力量感召村民的金坛黄金村党总支书记严清华等人都成为常州人“自己的英雄”。

“知行合一”是贯穿“道德讲堂”始终的原则,“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是精要所在。2010年8月以来,市长带头,常州市35000余名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专院校学生走上街头,以志愿者的身份劝导文明交通,使城市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道德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呼唤,现代化包括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东民教授认为,常州“道德讲堂”是道德教育大众化、社会化、多元化的重要形式,更贴近人民群众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所以更易让群众产生共鸣。

道德建设,久久为功,常州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刷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新高度。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18 22:52 , Processed in 0.89746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