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孟姜女传说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9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2-5
注册时间
201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eizn13   发表于 2013-2-4 21:59: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人家过年团团聚,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这支从正月一直唱到腊月,讲述孟姜女哭长城[1]的民歌,在我国流传甚广。孟姜女传说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广大地区内流传,有着久远的历史,几乎家喻户晓。它与《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向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故事最早见于唐代的《同贤记》,一般认为,故事可能是由《左传》所载春秋时\\\"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演化而成,后来以多种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 《孟姜女传说》 - 历史渊源及发展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其故事的毛坯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公元前550年(春秋时期,齐庄公四年)秋,齐国将军杞梁率兵攻打莒国(今山东莒县),不幸身亡。其妻孟姜迎柩至郊外(齐长城与淄水交汇处,今淄博博山源泉镇北)。齐王欲在此处吊唁,孟姜抵制,要求按仪节到宫舍祭祀。杞梁安葬后,孟姜仍悲痛万分。过了200年,《檀弓》记载曾子对此事的说法谓:\\\"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到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出现了\\\"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的记载。《列女传》里出现了杞梁妻赴淄水(今源泉北)而死的情节。杞梁妻的事迹是为孟姜女传说原初的内容。
    孟姜女哭夫的故事,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无论是史实还是传说都没离开齐国境。但经过几个朝代的补续和演义,尤其是自唐代始,杞梁之妻哭夫、城崩演绎成了哭长城,由哭\\\"齐长城\\\"又演绎成哭\\\"秦长城\\\"。最典型的是这样的一个版本:杞梁被征召去修筑秦长城,不堪劳役之苦而逃走,在孟超的花园里遇到了孟姜,二人结为夫妻。杞梁又回到工地,被官吏以私逃罪处死,并埋在城墙下。孟姜得知丈夫被害后,悲愤地在长城下大哭,泪干血流,城墙为之崩塌。时至明代,原型故事面貌全非,不仅增加了招亲、千里送寒衣等情节,而且也将杞梁的名字改成了万喜良、范喜良等。
    孟姜女传说因其深厚的群众性,流传2500多年而不衰,流传地区遍及全中国,内容上也多有演变,本来是春秋齐国的杞梁妻(孟姜女),最终其悲剧命运却与秦始皇和秦长城联系了起来。但追根溯源,杞梁妻哭崩的杞国都城、投身自尽的淄水都在山东淄博一带。
    孟姜女一哭惊天动地,甚至还改变了齐国之俗,至今淄博一带的中老年妇女在特定场合仍然以孟姜女传统曲调来抒发感情。这种哭调在农村广泛流传,形成了一种哭歌风俗,成为当地百姓在特定场合抒发感情,表达哀思的地域性文化方式。
    为纪念孟姜女,淄博出现了姜女洞和五处姜女泉。孟姜女的故事也在人民群众的口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人们还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着孟姜女的传说,仅民歌在淄博地区就有许多。
联系:暂无
网址:http://www.ihchina.cn/inc/guojiaminglunry.jsp?gjml_id=008

01300000883512128902159361104.jpg (75.06 KB, 下载次数: 150)

0130000088351212890215936110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8:54 , Processed in 0.33021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