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传说起源于菏泽成武县,广为流传于我国民间及世界华裔中,距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近日,记者赶赴成武县采访伯乐传说时,成武县文化馆馆长孔祥华介绍说,伯乐姓孙名阳,春秋时郜国人(今成武县),祖辈是兽医,是春秋时的著名相马师。
在成武县伯乐集镇伯乐村,记者了解到,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在伯乐村。史书《太平寰宇记》记载“伯乐冢,秦人善相马者,葬此”;清道光年间重修的 《成武县志》中与地志村社中也有伯乐村和伯乐社的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碑。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
当地有很多关于伯乐的动人传说和逸事。在其故里,伯乐村和另五个孙庄有他的后裔。伯乐集镇伯乐村有一半人姓孙,他们代代口碑相传,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每年清明节都上伯乐墓给 “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走在成武县城内,记者还发现了伯乐大街、伯乐相马石雕、伯乐公园、伯乐渔村、伯乐苑、伯乐书画院,仿佛随处能触摸到两千年前伯乐的踪迹。
成武县文化局局长崔传礼告诉记者,两千多年来,人们把伯乐传说里的故事加以发挥、充实、演绎、细化、方言化、神化。民间流传的有关相马的传说如 《秦国相马记》、《买瘦马》、《屠宰场淘马》、《太行巧遇千里马》,有关荐贤的传说如 《伯乐荐贤》;有关教子的传说如《伯乐教子》《收徒》、《教子》;有关神化的传说如《血柏的传说》、《伯乐赠马》;有关民俗的传说如《伯乐与兽医幌标》、《伯乐集的传说》等传说近百个,经百姓代代相传,传至今日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习惯。
崔传礼认为,伯乐文化是善于荐贤、任贤、为政、辅政、交友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泱泱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华人认同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知道伯乐相马的传说,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人们到伯乐墓前凭吊,使海外华人因伯乐传说而产生极大的亲和力。伯乐相马、育马、识才举才的传说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可谓千古一人,因其识马知马,知人善举,已成为全世界华人认同的一种精神象征。
文/图 陈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