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1029
- 积分
- 1029
- 精华
- 0
- 最后登录
- 2011-4-7
- 注册时间
- 2010-9-28
 
- 乡约币
- 2227 枚
- 乡约宝
- 0 枚
- 最后登录
- 2011-4-7
- 注册时间
- 2010-9-28
|
 | |  |  | 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当代中国最早成立的大学之一。在中国师范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
学校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建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2010年作为16所著名学府之一参加国家教育部“珠峰计划”。在2010年5月12日公布的年度QS世界亚洲大学排名中,北京师范大学排名亚洲第89,中国大陆第12位。
北京师范大学占地6048亩(其中北京本部占地1048亩,珠海分校占地5000亩)。全日制在校生40000余人,其中北京本部本科生8600余人、研究生9900余人、长期留学生1700余人
丽泽楼
,教职工3000余人,现设1个学部、22个学院、2个系、23个研究院(所、中心),馆藏文献达37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近10万GB。珠海分校现有在校生已逾20000人,现设1个学部、14个学院、33个研究院(所、中心),馆藏中外文图书100余万册。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北京本部现有本科专业5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1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珠海分校开设40余个专业以及若干国际合作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本部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14个。珠海分校拥有专业实验室51个,4个国家级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本
图书馆
部现拥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同时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珠海分校现拥有实践教学基地796个。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广东省教学示范中心,图形图像实验室成为珠海市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学校的网络建设基础设施高度发达,被中国教育和科学计算机网网络中心授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珠海城市节点”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北京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681人,其中,81%具有博士学位,12%获得境外学位。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1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8人、长江学者2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11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3人。现有国家自认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个。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珠海分校现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33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1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28人。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20哆嗦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分别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谢布克大学和道森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长期留学生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5%攻读学位。
“十一五”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围绕“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教师教育发展战略、学科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战略、科研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国际化战略、发展条件保障战略以及制度创新战略,抢抓改革和发展机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百年名校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始建于1902年。一百年时光荏苒,北京师范大学从初创、发展,到辗转流徙,再到壮大腾飞,几经磨难,与近现代中国一起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在一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北京师范大学以她海纳百川的气概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诚,吸引了无数的鸿儒硕学执鞭杏坛;辐辏而至的莘莘学子在这里接受科学与民主的洗礼,然后又回到全国各地,或入主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亲自执鞭故里,为国家民族的复兴、科学文化的薪火相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校徽校训校徽 北师大校徽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
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木铎金声一百年”,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迎来百年华诞。
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此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乃师大启功先生所拟。启功先生曾如是说:“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习校训,理解如此”。
北师大校训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作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八个字,生动地、带有诗意地道出师范院校办学的深刻理念,使这一校训亦具备了大师级的品格气度和人文精神。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启功先生从老校长等老一辈优秀教育工作者身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薪火相传,接过老一辈交过来的接力棒,永远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永远让北师大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永远让“木铎长鸣,千秋万代”!
校史沿革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她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1908 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 1912 年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 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大学, 1931 年和 1952 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
励耘楼
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一百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师范学堂及其后的师大师生在 “ 五 ·四 ” 、 “ 一二 · 九 ” 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黄现璠、侯外庐、范文澜、钟敬文、启功、白寿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培养了 20 余万优秀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 “ 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 ” 的优良传统和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19世纪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有识之士痛感时局之危急,急起救亡图存,开办新学培养人才,是措施之一。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我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1923年,又续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至此,北京高师已经成为学科门类较齐全,不仅能培养师范与中等学校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而且能够培养各科专门学术人员的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师范大学。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亦于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国内其他高等师范学校都相继并入或改为普通大学的时候,北京高师和女高师先后改为师范大学,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独立存在具有深远影响。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0年,国立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为减少损失和解决新校址房屋不足,从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毕业,新生在兰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即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全部搬迁兰州。
1946年春,学校师生陆续迁回北平,部分教师留在西北,充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师,支持了西北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年11月迁回北平的学校开学。
1949年2月,北平解放。9月,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京师大厦
50年代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市体育专科学校、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以及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任校长。师大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增至340余人,在校生达2300余人;校舍增加近一倍,原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称南校,定阜大街辅仁大学校址称北校,并在海淀区北太平庄建新校舍,占地82万平方米。
1966年后,师大经历了10年文革动乱的浩劫。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北京师大广大师生员工忠于职守,坚持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绩。
1976年10月,党和人民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欢呼教育和科学的又一个春天到来。通过拨乱反正,学校的教学、科研、思想工作和后勤工作逐渐走上正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明确提出了要把我校办成全国第一流、国际上有影响、高水平的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均有很大发展。
夺回被“四人帮”耽误的十年时间,瞄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水平,北京师大先后增加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电化教学、计算机科学、非平衡态等专业和无线电电子学、心理学等系。北京师范大学已由“文革”前的12个系、18个专业、1个研究所,发展为19个学院、6个系、52个本科专业、127个硕士点、70个博士点和14个研究院/所/中心的教学、科研均衡发展的多学科的师范大学,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流动站。教职工人数由“文革”前的2100人增加到近3000人,两院院士14人(双聘院士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实施首都新世纪重点建设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道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所院校,写入党代会决议。到2004年,在校学生人数由过去的不足5000人增加到1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0余人,研究生6000余人,长、短期留学生2000余人。
学校领导1.现任校领导 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刘川生
党委副书记:唐伟 王炳林 田辉
党委常委:刘川生 钟秉林 董奇 史培军 唐伟 王炳林 陈光巨 韩震 樊秀萍 田辉 许燕
行政领导
校长: 钟秉林
常务副校长:董奇 史培军
副校长:葛剑平 陈光巨(珠海分校校长)韩震 樊秀萍
2.历任校长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张百熙 管学大臣 1902.12 — 1904.05
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
张百熙 管学大臣 1904.05 — 1908.05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陈问咸 监 督 1908.05 — 1912.05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体育器材室
陈宝泉 校 长 1912.05 — 1920.12
邓萃英 校 长 1920.12 — 1921.10
李建勋 校 长 1921.10 — 1922.11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
范源濂 校 长 1923.11 — 1924.09
张贻惠 校 长 1925.10 — 1927.07
国立京师大学校师范部
张贻惠 校 长 1927.08 — 1928.11
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
黎锦熙 院 长 1928.11 — 1929.01
张贻惠 院 长 1929.01 — 1929.08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张贻惠 校 长 1929.08 — 1930.02
李煜瀛 校 长 1930.02 — 1930.12 未到任由李蒸代理
徐炳昶 校 长 1931.02 — 1932.05
李 蒸 校 长 1932.07 — 1937.09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教育学院
李 蒸 院 长 1937.10 — 1938.06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李 蒸 院 长 1938.07 — 1939.07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李 蒸 院 长 1939.08 — 1945.08
黎锦熙 院 长 1945.08 — 1946.06
国立北平师范学院
袁敦礼 院 长 1946.07 — 1948.11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袁敦礼 院 长 1948.11 — 1948.12
北平师范大学
汤璪真 代理校长 1949.01 — 1949.05
黎锦熙 校务委员会主席 1949.05 — 1950.02
北京师范大学
林砺儒 校 长 1950.02 — 1952.10
沙滩泳池
陈 垣 校 长 1952.10 — 1971.06
王梓坤 校 长 1984.05 — 1989.05
方福康 校 长 1989.05 — 1995.05
陆善镇 校 长 1995.05 — 1999.07
袁贵仁 校 长 1999.07 — 2001.04
钟秉林 校 长 2001.04 — 至今
3.历任书记 刘明哲 书 记 1949 — 1950
臧 权 书 记 1950.05 — 1950.10
丁浩川 书 记 1950.10 — 1953
李开鼎 书 记 1954 — 1955
张 斧 书 记 1956 — 1956.12
何锡麟 书 记 1956 — 1957
刘墉如 书 记 1957 — 1964
程今吾 书 记 1964 — 1975
高 沂 书 记 1975 — 1977.10 任代理书记
贾 震 书 记 1977.10 — 1980.10
聂菊荪 书 记 1980.10 — 1983.10
陈静波 书 记 1983.10 — 1985.12
方福康 书 记 1985.12 — 1989.04
周之良 书 记 1990.08 — 1996.09
袁贵仁 书 记 1996.10 — 2000.02
陈文博 书 记 2000.02 — 2005.06
刘川生 书 记 2005.06 — 至今
科学研究 北师大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九五” 以来,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 639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36 项,省部级项目 503 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名列全国高校前列。研究成果总量在全国高校占有重要地位, 1998 年 — 2003 年该校被 CSSCI 收录的论文共 4469 篇,人均绩效在全国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九五” 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励 250 余项,其中,由 白寿彝 教授主编的 22 卷本宏篇巨著《中国通史》,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受到江泽民同志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该书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四届吴玉章奖特等奖,都是唯一的特等奖。 赵光贤 教授所著的《古史考辨》、 陶大镛 教授的专著《世界经济新格局
足球场
研究》、 顾明远 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等许多成果分别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北京师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概率论与模糊数学研究、理论物理与系统科学研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命科学尤其是生态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小文院士创建了 “ 李- 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 ” ,奠定了国际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 郑光美教授主持的 “ 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 ”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李洪兴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实现了四级倒立摆实物控制,在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获得 2003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2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的两研究所共同完成的 “ 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可行性研究 ” 项目已通过教育部鉴定。该项成果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完成海冰资源量估算和海冰脱盐淡化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社会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建设任务等途径,进一步密切与
乐育楼
社会的联系,在技术推广应用和合作教育方面,先后与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大学和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共建、合作办学与合作开发研究。学校发挥沙漠化防治、景观生态、环境工程和水土保持等学科优势,联合在京的有关单位,开发和集成可行有效的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为首都生态环境优化及绿色奥运做贡献。 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政府重点共建协议,该校与北京市共同建设的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和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以及筹建中的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作为该校与北京市开展更进一步合作的平台,以促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参与北京的文化与教育事业。该校还发挥基础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及其辐射、示范作用,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与珠海市、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省区开展教育科技合作,与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塔城师范学院开展对口支援,并于 2003 年被评为全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
对外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积极的国际交流合作政策。目前,学校已与 30 多个国家和地
教学楼大厅
区的百余所大学、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在合作办学方面,已先后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了多个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项目。学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目前有来自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 2000 余人,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四名。 学校鼓励本校师生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许多领域,北京师范大学与国际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 600 余人次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加强交流合作,每年主办、协办国际会议 20 余次;近年来,邀请来校讲学、访问的外国及港澳台专家学者年均近 200 人次;并先后授予或聘请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专家、知名人士等 111 位海外人士为该校名誉博士、名誉教授 和客座 教授称号。
院系设置北京本部:院、系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教育学部(教育学院 教育管理学院 教育技术学院)
文学院 历史学院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心理学院 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汉语文化学院 法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系 化学学院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环境学院 资源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体育与运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天文系
珠海分校:院、系 珠海研究生院(筹) 国际商学部(商学院 国际金融学院 国际学院)
教育学院 文学院 不动产学院 国际特许经营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艺术与传播学院 法律与行政学院 应用数学学院 管理学院
物流学院 外国语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筹)
公共体育教研部 政治理论教研部 通识教学中心
北京本部: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医学研究院 科学研究院 水科学研究院
分析测试中心 古籍整理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国家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院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 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北京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文艺学研究中心
珠海分校: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珠海研究院 世界眼科组织北师大珠海分校眼科中心 不动产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研究所 珠三角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珠三角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 珠三角经济社会研究中心 纵横南方科技中心 遥感与GIS中心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普通话研究与发展中心 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基础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金融研究所 土地研究中心 国际特许经营研究发展中心 艺术设计研究所
教育信息化中心 智能控制研究所 国际汉语文化研究所 资源环境研究所
日本教育研究所 岭南民俗研究所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数字文献研究所 智能玩教具研究所
智能工程研究所 天然免疫功能性食品研究所 智能控制研究所 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管理机构机关部处 学校办公室、教务处、保卫处(部)、党委组织部(党校)、研究生院、资产管理处、党委宣传部、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基建处/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党委统战部(教育学部筹备工作办公室)、后勤管理处、纪监委办公室、科学技术处、离退休工作处、本科生工作处(部)(武装部)、社会科学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处(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部)、人事处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教育基金会秘书处)、财经处(汉语国际推广部)、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出国留学教育管理分会)、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会)
群众组织 校工会 校团委 校学生会 校研究生会
中心单位 新闻中心 信息网络中心 教学服务中心/公众网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 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中心
馆社后勤产业 图书馆 档案馆 文科学报 理科学报 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集团 后勤服务集团
附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著名学者 何兹全 中国历史学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
陶大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
黄祖洽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梓坤 数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1958年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1988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Macquarie)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孙儒泳 1958年在原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获副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刘若庄 1947年7月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北京大学化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第一届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刘伯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核学会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学会常务理事
李小文 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光美 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木法 数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昌明 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我国地理水文研究领域的倡导者与开拓者。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学钰 中共党员。1997年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第28和30届国际地质大会分会的召集人和1999年“未来地下水危机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现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会员及国际岩溶委员会理事;国际水文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矿部学位委员会委员。
张新时 国际著名的生态学家。198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与系统学系博士学位。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IGBP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GCTE中国委员会委员、IUBS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计划委员会委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编委、《科学通报》编委,《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中国植被图》第一副主编。
王永炎 1962年9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全国人大常委。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药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学位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院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是全国急症必备用药“清开灵”主要研制者之一。
王乃彦 核物理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与同事们合作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在原子反应堆上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得第一批中子核数据。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鸿亮 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曾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放射性废物处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系主任、副教授,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常务副主任。1982年后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教授。是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程登科 (1902―1992) 留学德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者。首开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先河。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授。重庆大学体育系主任。
世纪名人 梁启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钱玄同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
林语堂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鲁 迅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黎锦熙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
张贻惠 物理学家、教育家
李建勋 中国教育行政研究的拓荒者
袁敦礼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 垣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吴承仕 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
黄现璠 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胡先骕 植物分类学家,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中国生物学的创始人
刘和珍 中国著名革命女烈士
杨德群 中国著名革命女烈士
李 达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
杨明轩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
周谷城 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杨秀峰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中共五届人大常委
楚图南 中共党员,民盟成员
白寿彝 中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
钟敬文 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启 功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
汪堃仁 生理学家,细胞生物学家
周廷儒 中国地貌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岱年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苏童 作家,北师大中文系80级
学校地址 北京本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珠海分校地址:珠海市唐家湾金凤路18号 (邮政编码:519085)
近年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76634602--43本科一批2008579631599--44本科一批2007569634604--44本科一批2006573620599--48本科一批2006540574557--2本科提前批2005545617571--45本科一批2004----------不详2003537--------不详2002524--------不详2001----524----不详
| |  | |  |
|
-
0.jpg
(12.43 KB, 下载次数: 156)
-
1.jpg
(8.41 KB, 下载次数: 136)
-
2.jpg
(6.54 KB, 下载次数: 133)
-
3.jpg
(9.28 KB, 下载次数: 121)
-
4.jpg
(9.11 KB, 下载次数: 125)
-
5.jpg
(6.93 KB, 下载次数: 118)
-
6.jpg
(10.33 KB, 下载次数: 143)
-
7.jpg
(7.48 KB, 下载次数: 120)
-
8.jpg
(7.47 KB, 下载次数: 152)
-
9.jpg
(9.97 KB, 下载次数: 120)
-
10.jpg
(11.58 KB, 下载次数: 114)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