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氏宗亲】曾国藩故里行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听众

1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7
注册时间
2010-1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非你不可   发表于 2010-11-17 12:32: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国藩故里行
曾国藩故居



       湘乡荷叶塘一带,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赫赫有名的地方,这里出过曾国藩、曾国荃兄弟这样决定清王朝命运的大人物和狠角色,秋瑾、唐群英、葛健豪三位女杰也先后嫁到此地,居住多年,最终她们相继离开婆家,毅然投身革命洪流。

  建国后,新的双峰县由老的湘乡县娩出,曾氏故居划归荷叶乡(现为镇)管理,乡政府和后来的公社机关即搬入这座大宅院,把它作为办公地点。这便是曾国藩故居得以幸存的根本原因。曾国荃的故居(大夫第)规模更为宏大,工艺也更为精美,可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它早已被拆得片瓦无存。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总占地面积为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由八本堂、求厥斋、旧朴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凫藻轩、棋亭、藏书楼等建筑构成,如今仅存原貌的十分之五六。

  富厚堂坐北朝南,背倚半月形的鳌鱼山,遥遥眺望,犹如稳坐在一张太师椅中。此地群山环抱,有龙蟠虎踞之形,林木茂密,古树参天,山水之灵气聚而不散。

  虽戎马倥偬,军书旁午,曾国藩早就有抽身引退的打算,建造一所大宅院便正式列入计划之中。富厚堂经过十年营造,方始落成。当年,正门悬挂的是“毅勇侯第”直匾,门前花岗石月台上插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威风气派,景象壮观。曾国藩为建宅一事写信回家,常言,“屋宇不消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田亩,亦自无妨”。因此,整座侯府规模宏大,却崇尚古朴,鲜有雕梁画栋。

  富厚堂的修造费总计七千串铜钱,曾国藩在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初九的日记中写道:“接腊月廿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耗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家中建成了大宅院,曾国藩却忧心忡忡,自责如此之深,这完全符合他一贯唯诚唯慎唯勤唯俭的个性。

  稗史中,有人臆测曾国藩也曾有过一时的恍惚,做过皇帝梦,但其智慧要远远高于后世的袁世凯,他生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徒然弄个身败名裂、被天下人耻笑的结局。应该说,确实有过这样的历史机会放置在曾国藩面前,但他不敢冒断头灭族的风险,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悄然放弃了。当年,建造富厚堂,按照湘俗,筑新屋,必诵上梁文,工匠善谀,用湘乡方言为之颂祷:“两江总督太细(小)哩,要到南京做皇帝。”虽是乡愚无知,也可见民心之一斑。又据梁溪坐观老人所著的《清代野记》所述,彭玉麟收复安徽后,立刻派单舟送密件给曾大帅,全信寥寥十二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曾国藩此时已笃定心思,无复有觊觎之志,所以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说什么“不成话,不成话,雪琴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说完,当即把信撕成碎片,当作小点心,囫囵吞进肚子里去,以免贻人口实。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8 06:54 , Processed in 0.30100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