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九华山佛教音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16
注册时间
2013-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九华山佛教音乐   发表于 2013-3-16 17:09: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佛曲(佛教音乐)是佛教徒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歌咏的曲调。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是由梵呗开始的,梵呗是传自印度的一种带有吟诵性质的佛教音乐,它包括咏经、歌赞两个方面,魏陈思王曹植在东阿县(今山东)的鱼山删治《瑞应本起经》,制成鱼山呗,是为东土梵呗之始。自元代南北曲盛行后,佛教的歌赞全采用南北曲的曲调,现在一般佛教音乐中所用的南北曲调近200首。


  九华山佛教音乐从内容以及唱颂对象和场合(范围),大致可分为仪规音乐和道场音乐两类。仪规音乐,属于殿堂里在佛前唱颂的赞、偈等佛曲,主要有赞、偈、真言、咒子、拜愿、三称菩萨等形式,其中赞、偈音乐性较强,其他多为吟诵性。赞有六句头和八句头两种,通常用的六句赞。偈,其唱词(经文)无论四、五、七言,一般皆为四句合成,有“赞佛偈”、“回向偈”等多种。道场音乐属于道场上唱颂的用于弘扬佛法、超度亡灵的佛乐,所唱佛曲的音乐色彩、风格、情趣以及唱颂形式均有不同,曲调较为明朗,民间色彩较为浓郁,带有一定的民俗性。

  九华山佛教音乐调式较为丰富,宫、商、角、徴、羽调式全有,其中以徴、商为最多,宫、角次之,羽更次之。旋律以级进为主,无多大起伏,多为4/4拍子,音乐表述特征繁多,内容各异,演唱时大多为一人举腔,众人齐唱,以及唱念相间,演唱时用法器(打击乐器)点板伴之。

  九华山佛教音乐内容丰富,历史久远,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对于研究我国音乐、文化、民情、民俗、民风以及宗教流传衍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617

12V211001260-4N27.jpg (58.72 KB, 下载次数: 60)

12V211001260-4N2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7 04:55 , Processed in 0.45392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