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古荥对花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1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古荥对花鼓   发表于 2013-3-18 08:50: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对花鼓也叫鼓戏,表演者由20人组成,每个各执一件乐器,边击边舞。乐器有:大鼓、大锣、铙、马锣、盆钗各4面。表演者按照不同的鼓牌子做各种表演,表演的形式,分文戏、武戏两类,文戏有:《不递照》、《老常套》、《四摆头》、《铁曲连》4个牌子;武戏有:《三请诸葛》、《秦王点兵》、《小虫吵嘴》、《狮子滚绣球》等14个牌子。文戏与武戏区别在于文戏表演时,演员之间没有互相交槌,而武戏则有。

  对花鼓的表演,可以围一个圆场子,称作交鼓锤,也可以边行进边打,称作路鼓。行进的步伐有前进步、后退步、横退三种,不行走的只有站步一种。行进时一般都打文戏牌子,围圆场时多打武戏牌子。

  对花鼓的表演气势雄壮,动作刚健有力,技巧复杂,只有古荥镇能够演出,曾参加过全省民间舞蹈调演,得到观众一致好评。

    古荥镇的“对花鼓”起于20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古荥镇为荥泽县县府所在地,每条街都有一支小型鼓乐队。当时群众们经常搞一些祈雨、赶庙会的活动,而每有这些活动各街鼓乐队都要参与打鼓助兴。鼓队汇集,从对阵比赛,到学习交流,最终达到融合重组,合众为一。古荥镇“对花鼓”就应运而生了。
       对花鼓也称“鼓戏”。参加表演者一般由20人组成,每人各执一件乐器,边击边舞。乐器有:大鼓、大锣、铙、马锣、锱钗各4面。演奏起来声音浑厚、恢弘大气、雅俗共赏、撼天动地。
       尤其应当提到的是,它的演奏不仅具有其它鼓乐队的喜庆热烈,而且富于历史文化内涵。它的每个段子都围绕一个主题,都联系着一个历史故事。各种乐器都须按“鼓牌子”——鼓谱击打,不能随意乱敲,所以节奏动听,引人浮想联翩。表演的形式还分文戏、武戏两类。文戏一般是边走边打,称为路鼓,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或者横着走步,偌大的一面大鼓挂在腰间竟不影响他们轻巧的鼓步。文戏有:《不递照》、《老常套》、《四摆头》、《铁曲连》4个牌子;武戏有:《三请诸葛》、《秦王点兵》、《小虫吵嘴》、《狮子滚绣球》等14个牌子。文戏与武戏区别在于文戏表演时,演员之间没有互相交槌,而武戏则有。如果没有亲临现场,耳闻目睹,你就很难想象得出这么粗笨的大鼓竞能敲出如此生动、细腻的情节。武戏鼓牌子有“十面埋伏”、“闯幽州”等等,敲起来更是震撼人心,场面气势雄壮,动作刚劲有力,技巧复杂高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上个世纪50年代,古荥的“对花鼓”在郑州市人民公园演出以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胜利,我国著名词作家田汉也闻讯来观看,观后又专程到古荥采访,并记下了鼓谱。这让“对花鼓”的队员们受到了很大鼓舞。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160

01300000822820129456048393941_s.jpg (19.04 KB, 下载次数: 40)

01300000822820129456048393941_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8 01:09 , Processed in 0.34190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