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老字号]赵氏四味坊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6
注册时间
2013-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赵氏四味坊   发表于 2013-4-6 20:20: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中华老字号
口号:暂无
简介:清代乾隆年间,稷山县勋重村的赵氏财主,就开始置买院宅、扩充田产,为后人  图2 制作麻花[2]
经商办店奠定了坚实基础。到1821—1850(清道光年间),该家长子赵泰来继承祖业,农商并作,在本村和各地开办磨坊、油坊、醋坊、染坊等,而后在本县翟店镇东街开设“德盛亨”粮号、“瑞盛俊”油坊,经营粮油,兼营自制的麻花,从业10多人,此为“赵氏四味坊”第一代创业者。
1851—1861年,赵泰来之子赵秉彝,沿承父业,使从业人员增加到20余人,这是“赵氏四味坊”第二代传人。
1862—1875年间,赵秉彝之子赵玉珍,携同宗兄弟,渡河西下,在陕西长安灞桥、周至一带安营扎寨,主营麻花,正式将店号更名为“赵氏四味坊”,专用从老家稷山运来的晋南小麦以石磨磨出的“头箩面”,以浅表性油炸法炸煮出的麻花,条形匀称,色泽金黄,既有筋骨,又有弹性,香甜酥脆,口味多样,很  图3 炸制麻花[3]
快在西安以及三秦大地叫响,“赵氏四味坊”因此进入生意鼎盛时期。后雇用伙计40余人,买地600多亩。
第四代传人赵玉珍之子赵瑞鸿,自民国初年接手“赵氏四味坊”,继续在陕西主营麻花,生意仍然昌盛不衰,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局动乱,被迫歇业。
1992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赵氏第六代传人,即赵瑞鸿孙媳王青艾在县城创办了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重新打出“赵氏四味坊”这个百年老字号,研制开发“四味坊”品牌麻花系列产品,从而迎来了“赵氏四味坊”第二次创业的崭新时代。
赵氏四味坊,饱  图4 麻花包装[4]
经百年沧桑,历经六世传人,文化底蕴淳厚。至今仍保存着乾隆、道光、光绪、宣统和民国时期先人们置买田产、析分家业的地契、官契、分书、合同分单等珍贵文献资料9件,时间跨度为1736—1934年,将近200年;稷山稷王庙东墙仍有“德盛亨”捐银票建庙的记载;还有赵氏三代传人赵玉珍、四代传人赵瑞鸿当年经商时的照片,清咸丰年间“德盛亨”字号面斗、“瑞盛俊”油坊的油篓;清同治五年煮卖麻花用的木面篮、杆秤、挑担以及帐匣、木斗等实物,都是这个百年老字号创业历史的有力佐证。至今当地民间流传着 “稷山才子王文在,吃了赵氏麻花,考中钦点探花”、“一枚铜钱鉴信义”、“木斗站队为稷王庙义捐”的优美传说,这都充分印证了赵氏四味坊悠久的创业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联系:稷王南路东排3号
86-0359-5528778
网址:暂无

u=1788880731,719702285&fm=3&gp=0.jpg (21.79 KB, 下载次数: 34)

u=1788880731,719702285&fm=3&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5 22:59 , Processed in 0.42666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