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 中华老字号-白魁-北京清真白魁老号饭庄创始人

[复制链接]

1310

主题

0

听众

1310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750 枚
乡约宝
0 枚
兴趣爱好
企业家的故事。
最后登录
2013-5-28
注册时间
2013-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殊随   发表于 2013-4-15 14:47: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真老字号饭庄,以经营烧羊肉为特色。创办人白魁。前身为东长顺清真饭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在隆福寺庙东侧开业。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老店对面开南号,称白魁老号(清真)饭庄,成为南、北两店。20世纪40年代时仅存南店。1957年公私合营,改名为“清真白魁老号饭庄”。隆福寺街总店建筑面积887平方米,两层楼面,可同时容纳200位顾客就餐。在交道口、东四北大街、和平里、北新桥等处设有白魁老号分店。“白魁烧羊肉”选用2~3岁西口羊,自配丁香、肉果、白芷等共24种调料,取肫寓、前腿部位,经清洗、紧肉、码肉、煮肉、煨肉、炸制6道工序烹制而成,外焦里嫩,酥香可口,曾在全国食品展评会中获“第一类第一级风味食品”称号。1997年底,白魁饭庄制作的“椰蓉包”、“豆面糕”、“糖卷果”、“咸卷果”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




13.gif





  白魁老号是京城最著名的清真饭庄之一。它以制作风味独特的烧羊肉而闻名遐迩。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一个叫白魁的回民,在东城隆福寺斜对面的小街口,开了一家羊肉铺。他除了卖生牛羊肉外,也卖"熟货"--羊肉、羊杂碎。在煮制熟羊肉时,渐渐有了经验,又创出了烧羊肉。烧羊肉是把羊肉炖熟后再经油炸,外焦里嫩,香酥可口。此后,白魁的羊肉铺便改为饭馆,起字号为"东广顺"。

  "东广顺"以卖烧羊肉和小吃为主。在"东广顺"饭馆旁边,是一家以卖抻面闻名的老字号饭馆"隆盛馆"。"隆盛馆"开业于清初康熙年间,饭馆主人姓温,是山西移民。山西人素以精制面食著称。温姓人家的抻面,能把一根面条抻成一碗细丝,俗称"一窝丝"。这种抻面滑润筋道,不粘不软,入口清爽。来这里吃抻面的人,常常到白魁的"东广顺",买烧羊肉拌面吃,再浇上羊肉汤,实是一美餐。因"隆盛馆"当初开业时,只备炉灶代客热菜,故被人称为"灶温"。"东广顺"烧羊肉出了名,京人也俗称"白魁",倒把"东广顺"的字号渐渐忘了。

  后来,"灶温"和"白魁",便成了这两家老字号的正式名称,可惜"灶温"现已不存在了。"白魁"经过200多年风雨,至今仍名噪京城。

  清末,白魁因得罪了一有权有势的王爷,吃了官司,被发配到了新疆。饭馆易手到厨师景福手中。景家经营了四代人,又将饭馆易手他人。其中曲折,一言难尽。

  直到解放后,为恢复老字号的传统风味,有关部门多方寻找,请回来景福的孙子景寿山,把白魁老号的烧羊肉技艺继承下来,使这一京城名吃才没有失传。

  白魁老号的烧羊肉,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方法独特,别具特色。选料必用羊的一定部位,肥瘦相宜,不老不嫩。配料有丁香、砂仁、白芷、口蘑及上等酱、糖等数十种,按比例调制。经过吊汤、紧压、码放、煮煨、油炸数道工序,制成的烧羊肉,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浓鲜美。

  每逢立春后,来这里吃一碗抻面,浇一碗带汤的烧羊肉,是京城食客的一大乐事。特别是夏季炎热,来吃过水烧羊肉面,不肥不腻,清香可口,最为相宜。

  白魁老号的出名,除了它本身的经营特色外,也与它所处隆福寺街不无关系。隆福寺是京城古庙之一。庙建于明朝景泰年间,一直是明宫廷的香火院。至清代,隆福寺演变为以商业活动为特色的的京城四大庙会之一。它与西城的护国寺被称为"东庙"、"西庙",是京城最热闹的大庙会。清代中期有《竹枝词》写道:"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白魁老号面对隆福寺,赶庙会的人多来此吃饭,生意十分兴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隆福寺被大火烧毁一层大殿,庙内香火断绝,但商业更旺,各种摊点延至四外大街。每逢一、二、九、十是庙会日子。白魁老号的烧羊肉面,成为隆福寺庙会名吃之一。

  解放后,在隆福寺原址上,建起隆福大厦商场,成为京城五六十年代的大商场之一。白魁老号饭庄,也在原址扩大了经营面积,增添了经营品种,除烧羊肉外,酱羊肉、酱牛羊杂碎、酱鸡也颇具特色。并且,逐渐成为烹制各种清真菜肴,包办宴席的清真大饭庄。

  他们的拿手菜"锅烧羊肉"、"香酥羊肉"、"扒羊肉条"以及"烧肚板"、"灶条汤"等,在京城颇有名气。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白魁老号饭庄抓住发展机遇,以弘扬老字号特色为方针,在东城宽街路口、东四北大街又开设了新店。近年,又在新改造的隆福广场内,恢复经营,并引进了西北清真菜系的"菊花羊头"、"明炉乳鸽"等名菜,在市场竞争中,又上了一层楼。

   羊肉一直是京城老百姓喜欢的食品。羊肉的吃法很多,最普遍并为北京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涮羊肉了,此外还有烤羊肉、蒸羊肉、炖羊肉、酱羊肉等等,白魁老号的烧羊肉与东来顺的涮羊肉、烤肉季的烤羊肉、月盛斋的酱羊肉可以算是北京的四大羊肉品牌菜肴了。其中以白魁的烧羊肉历史最悠久,在清朝曾被内务府认定为有资格供奉御膳的馆子,白魁老号也因此享誉京城。

  烧羊肉在旧时北京是很普遍的一种吃食,当时每一家杀羊卖肉的羊肉床子(羊肉铺的专名) 都能制做;每年立夏时开始上市,

  一直卖到秋分。时至今日,烧羊肉在一般人眼中已不知何物,很少被人提及;制做的店铺也是凤毛麟角。

  白魁老号的烧羊肉选料必用2至3岁西口羊的一定部位,肥瘦相宜,不老不嫩。首先要用葱、姜、糖、酱等一般作料加水煮肉,开锅便停,把肉收紧,这叫紧;接着用加香料的肉重煮,至熟为止,这叫煮;然后把新汤加入老汤用文火把肉煨透,这叫煨;最后用羊油把熟肉过油炸透,这叫炸,是最后一道工序,也颇为关键。做好的烧羊肉皮脆肉嫩,红白相间,又脆又香,既好看又好吃。

  烧羊肉如此美味与配料极为有关。配料有丁香、砂仁、白芷、口蘑及上等酱、糖等数十种,以大小茴香、桂皮为必备之物,此外还从中草药中拣取20多种香料;这些香料的使用按季节的不同配合气候变化加以增减,加入汤中。每年秋天收市以后,肉汤便放入大瓮中密封好,埋入地下,这样保证过冬不坏。这种汤便是老汤,第二年开市后取出来,加入新料称为新汤。新汤加老汤煨肉味道醇厚。

  经过清洗、紧压、码放、煮煨、油炸数道工序,制成的烧羊肉,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浓鲜美。每逢立春后,来这里吃一碗抻面,浇一碗带汤的烧羊肉,是京城食客的一大乐事。特别是夏季炎热,来吃过水烧羊肉面,不肥不腻,清香可口,最为相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6 16:34 , Processed in 0.327295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