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房县黄酒酿制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7
注册时间
2013-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房县黄酒酿制   发表于 2013-4-17 21:58: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简介 
    黄酒,是世界上三个最古老的酒种之一,是我国的民族特产,其用曲制酒、复式发酵酿造方法,堪称世界一绝。中国黄酒以绍兴黄酒为最,天下尽知,但在祖国深处,有一种“房陵黄酒”却比绍兴黄酒还早400年,至今盛产不衰。(房陵即今房县)

房县黄酒的历史
  “房陵黄酒”源远流长,古称“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据史料记载,绍兴黄酒最早产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时期,而“房陵黄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时期已成为“封疆御酒”。

  周宣王时,楚王派房陵人尹吉甫(周朝太师《诗经》作者)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尹吉甫带了一罈房陵人自产的“白茅”(黄酒)献给周宣王,宝物呈上殿开罈满殿香,周宣王尝了一口,大赞其美,遂封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装,依“白茅”封疆土,奖诸侯,并任尹吉甫作太师,扶朝政。后来,尹吉甫成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一代伟人。

  汉朝时,房陵黄酒广为普及,成为达官贵人的随葬品, 1974年房县七里河出土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的装黄酒的酒具,其中一个大罈子仍保留有当时的黄酒。

  房陵黄酒,盛于唐朝。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则天武后僭位,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庐陵王贬房州(今房县),带有皇宫御用工匠720名,这就是所谓庐陵王带七百工匠来房州的传说。

  房县地处闻名遐迩的神农架山麓,群山环绕,古木参天,蛮荒之地,当时有治无城,只有自然形成的村落坐落在南北两河的三角洲上。庐陵王至房州后,审度地势,建造行宫,又把带来的工匠散落在民间,让他们传授技艺。

  两年后,房州大旱,南北两河断流,百姓无水可吃,求天告神,均不应验,众多百姓只好弃家逃荒。庐陵王整天也在为水发愁,四处派人寻找水源,查看掘井之地。一天,来到南北两河汇流之地,发现四处地裂、树死、草枯,唯独有一丛水灯草青叶滴翠。庐陵王上前拔起水灯草时,只见一股清泉流溢,向深处挖去,土坑越大水越旺。庐陵王捧起水来喝了一口,水味清甜可口。于是调来民夫挖井,劳累时,喝一口井水,就可消除疲劳。可也怪,喝过这井水的人,老人觉得自己年青了,年青人喝了,觉得力气更大。千百万人都来饮用井水。一天到晚挑水,井水不见少,暴雨倾盆,河水暴涨时井水也并不见涨,一时被当地人称为神井圣水。庐陵王用琉璃嵌成了“八角琉璃井”。匠人用祖传秘方,用苞谷、大米、高粱、荞麦做为原料,取这井水酿成酒来,香溢四季。庐陵王不敢独自饮用,装好四大坛,亲手封好,派人押运长安进贡,并书呈武则天,叙述神水之功效,请诏封酒名。

  武则天把儿子贬房州后,时时派人打听儿子李显的情况,听到儿子勤于政事、布德四方,很感欣慰,又见到儿子送来的美酒,当殿启封,尝一口后,顿觉神清目朗、满口异香,连称好酒。上大夫徐彦伯口占一绝:“房州神泉水,皇家桌上珍,托得天子福,喜得百宫醉。取名叫‘房陵御酒’吧!”皇上一封,此酒就出名了。四川、陕西、湖广,皆慕名来房州,亲尝此酒,一饮为快。庐陵王也饮用此酒成瘾,渐生出“日饮黄酒三小杯,不辞长作房陵人”的情怀。

  到了康熙三十八年,八角琉璃井被知县董芳铸造真武神像于井上,并建造起了“铁佛寺”。每逢阴天,真武神像下可听到潮水声音。现在,“铁佛寺”虽不存在,但井水依旧旺盛,房县酿酒厂在八角琉璃井遗址边建厂,取此井水作汁,以房县优质糯米为原料,用祖传秘方制作的小曲为发酵剂,经传统工艺加工,多次发酵而成黄酒。   
房县黄酒独特之处
  在于它酿造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即只能用房县的小曲、房县的糯米、房县的溪水和地下水,在房县的土地上,才能酿制出独特的珍贵佳品。房县黄酒性温和、酒味甘醇、绵长,有一种特殊的馨香,鲜甜可口,喝不赘头,有通经养颜,养脾扶肝,舒筋活血、提神、御寒、增进食欲、健体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141

history.jpg (138.38 KB, 下载次数: 54)

history.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05:09 , Processed in 0.31171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