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品牌]抬花杠艺术之乡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8
注册时间
2013-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抬花杠艺术之乡   发表于 2013-4-28 15:27: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乡品牌
口号:暂无
简介:武城抬花杠起源于老城镇南屯乡,已有500多年历史。近年来,我县在对抬花杠进行发掘整理的同时,坚持对这一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原生态保护,建立了动、静态相结合的保护与建设机制,并建立了以老城镇及周边村庄为龙头的抬花杠表演基地,为传承弘扬花杠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营造了良好环境
   “抬花杠”又称“花杠舞”,是由大姑出巡引发的民间艺术活动。流传在山东省武城县以及河北省的栾城、南宫等地。
    据老艺人讲,明弘治年间,在武城南屯村东修了座大姑庙,每年四月十八人们抬着花篮到大姑庙前表演,以博得大姑的欢心。“抬花杠”便由此衍生而来。到了清代,抬花杠摒弃了原来的表演方式,形成了以南屯村为轴心的联合抬花杠队伍,抬花杠的舞步、动作及表演套路也进行了规范。其表演形式为两人抬一杠,在同一场地表演最少为四台。特点是,不用手扶,利用头、肩、背,靠颤力变换动作。主要技巧有“头顶、转肩、换肩、转背、颤背、蹲步、挖步、轻步等动作。
    1966年,在破四旧运动中,拆除了大姑庙和娘娘庙,祭祀不再。倍受人们青睐的抬花杠又随之与龙灯狮舞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一起出现在春节、元宵等节日喜庆的场合之中,由祭祀专用舞蹈转化为民俗自娱舞蹈,成为了一支民间艺术奇葩。
    1979年县文化馆对“抬花杠”进行了调查和搜集,把它从民间搬上舞台,在德州地区文艺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同年赴省汇演获山东省优秀节目;1984年中国舞协将“抬花杠”录相保存。1992年“抬花杠”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成为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同年在中国沈阳国际民间文化艺术汇演中荣获优秀节目;1996年参加山东省齐鲁民间广场艺术展演,荣获黑牡丹奖。
联系:山东武城县
0534--2562862
网址:http://www.wucheng.gov.cn

718030.jpg (39.25 KB, 下载次数: 41)

71803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4 13:13 , Processed in 0.37210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