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一、简介
所谓\"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为材料雕制而成的中国传统工艺品。青田石产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青田县,这里历来被人们称为\"中国石雕之乡\"。
青田石雕以其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广为人们所喜爱,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
二、溯源
相传古时,青田山口村住着一位青年农民,靠卖柴度日。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时不小心将柴刀砍在石头上,石头被 \"啪\"地劈落一块,捡起一看,那石头晶莹透亮,彩色斑斓, 美丽极了。他将那块石头带回家,琢磨成一颗石珠,挂在女儿的脖子上。乡亲们争相观看,后来都纷纷仿效,上山寻找那奇妙的石头,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这传说是哪朝哪代的事已无从考证的。但青田石雕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在浙江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猪四只,那是当时的墓葬用品。小石猪虽造型简练粗犷,却记录着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风貌。
据史料记载,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有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等工序,尤以镂雕技艺见长,且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使用。青田石雕题材广泛,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大气之中不失精妙,工艺规范,自成一格。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 \"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划和复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多次参加国际性赛会,并在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奖。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光绪《青田县志》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石印盛行\"的记载。只因赵子昂的书画名声太大,而使他创用积压青田石刻印的功绩被漫漫岁月忘却了。明代的文彭是幸运者,他在南京西虹桥畔偶然遇上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购买了四筐青田冻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从而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在明代已天下尽崇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对推进中国古老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石雕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数亿元,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近年来有数十件作品分获中国第二、四、五、六、九届\"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定,青田石雕成功注册了原产地\"证明商标\",青田县也因此而被文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