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乡品牌
口号:浓香型”烟叶雄风
简介: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组团参加的世博会。这也是历史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世博会,中国参赛展品重达2000多吨,陈列在9个馆中,共获得1200多个各类奖项。在这次博览会上,永定晒烟与贵州茅台酒并肩勇夺博览会金奖。从此,被誉为“烟魁”的永定烤烟,誉满全球,“
中国烤烟之乡”的美誉不胫而走。
史料记载,早在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永定晒烟就由漳、台引入种植,是全国最古老的烟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里种植出来的烟叶品质极佳,本省及外省均不能及;精益求精,工艺考究的制烟技术使以晒烟叶加工而成的“永定条丝烟”色泽金黄,气味芬芳醇厚,清香可口,有“烟魁”之誉,是清代早期的朝廷贡品。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来到了扬州城。品吸永定烟丝,深感此烟气味芬芳,御笔题写“烟魁”,一时间永定烟丝销路日畅。《永定县志》载称:1926年以前全县年种烟2-2.5万亩,产烟叶150-180万公斤,价值400余万银元,可收取税金5.3万银元,仅此一项为全省之最。永定条丝烟每年出口6万箱(笼)左右。自产烟叶、自制条丝、自己运销,独一无二,可谓“一条龙”,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乃至东南亚各国,均设有经营条丝烟的店、商、行、号,自成体系,出现了不少富甲一方的业主。
历史进入上个世纪40年代,英美等国卷烟打入中国市场,永定的条丝烟受到了沉重打击。此时,一些有识之士不甘烟业的衰退,力图复兴。1947年春,永定县坎市镇浮山村的卢屏民将从昆明、贵定寄回的 “小金元”、“大金元”烤烟良种开垦3亩荒地试种,经过精心栽培、烘烤,不仅探索出什么土壤最适合种植烤烟,而且烤出的烟40%都是金黄色的,成品当即被良友卷烟厂以每50公斤4块银元的高价抢购。整个坎市为之轰动,烟农种植烤烟的热情被激发,种植户数骤增。在1950年召开的华东地区烤烟生产工作会议上,永定被评为优质烟区之一。1956年,经轻工部工业原料烟草研究所有关部门鉴定:其含糖量高达34.81%,含尼古丁量仅1%,质量名列前茅,成为“中华”、“熊猫”等高级香烟的重要原料,永定被列为全国烤烟三大类型之一的清香型代表。此后,永定烤烟生产快速发展,成了永定县的财政支柱。1978年,永定烟农从“特字401”中系统选育出“永定一号”烤烟良种,该品种烟叶气香质好、香气量足,并且口味纯净。1985年,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认定了“永定一号”为七大推广种植良种之一,而“永定一号”正是“七匹狼”品牌卷烟产品选用的主要烤烟品种。
“一业兴,百业旺”。烟草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商业、手工业、交通等多种行业的繁荣。永定条丝烟远销国内外,给客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为永定客家人大规模建造土楼奠定了经济基础,创造了独有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构建了2.3万多座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结构奇巧、内涵丰富的永定客家土楼。烟草成就土楼,土楼叩响“世遗”。5月1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迎四方来客,福建馆二楼精品区摆放的“振成楼”竹制土楼模型格外引人注目。众所周知,“振成楼” 主人当年做烟生意发财后,历时5年花费8万光洋建造,如今成了无价之宝的“世界文化遗产”,烟草文化、土楼客家文化、旅游经济融合在一起。近年来,永定县充分利用客家土楼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保护、传承和运用客家土楼,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今年第一季度,永定县接待中外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8%和21.4%。
联系:福建永定县
0597-3255359
网址:
http://www.fjyd.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