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3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约文化 | 唐代诗人马戴的一首思乡诗被评“在晚唐中鹤立鸡群”

[复制链接]

62

主题

7

听众

62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215 枚
乡约宝
10 枚
最后登录
2019-4-15
注册时间
2018-8-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乡约文化   发表于 2018-10-16 09:3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乡约文化 于 2018-10-16 09:38 编辑



B72C9A22-6F7C-4F14-B500-054A71AB4CAA.jpeg





乡约文化 | 晚唐诗人马戴所作的最著名的一首思乡诗





《落日怅望》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为游子怀乡之作。诗人抓住了秋天日落这一刹那的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此时此刻微妙复杂的思想活动。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这首诗诗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合为一体。语言明白如话,概括力强。

落日怅望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白话译文:

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烧。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作者简介】


马戴(799年—869年),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会昌年间进士。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擅长五律。《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文学赏析】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超脱而有浑劲。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


【名家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诗话谓“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为一实一虚,似体贴句。今考戴集,乃不然,只如此十字自好。
明·钟惺《唐诗归》:钟惺:孑然高朗,气亦完。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诗有用事琢句法,妙在言其用,不言其名也。如马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是“微阳”比“远烧”也……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以云鸟起兴,自伤久滞他乡,不能如其倏聚倏归也。五六写落日望中之景,奥浑。结猎李益“饮马泉”意,见怅望远情,所谓高寂中宽然有余韵者也。


清·陆次云辑《五朝诗善鸣集》:半似律诗、半似古诗,以古为律,律调愈高。
清·吴乔。《围炉诗话》:唐诗炼字处不少,失此字便粗糙。画家云:“烘染过度即不接。”苦吟炼句之谓也。注意于此,即失大端。唐僧无可“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以雨声比落叶也。又(马戴)云:“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以远烧比微阳也。比物以意而不指其物,谓之象外句,非苦吟者不能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笔意俱超(首二句下)。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清峭感怆,别有裁制。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六朝已有此题,感极深。格调直与工部争衡,故谓贾师源出老杜也。

清·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意格俱超。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闲”,此其晚眺之起句也。其三四云:“念我何曾滞,辞家久未还”,笔势超拔,在晚唐诗中,可称杰作。诗有作意,而能以气运之,律诗之枕中秘也。


清末·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突起超隽无匹(首二句下)。以下句形上句,乃奇格也(“微阳”二句下)。

近现代学者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前四句“怅望”,“归鸟”二字中已双关落日,五六佳,诗家所谓影对,是以上句对下句。纪昀:起得超脱,接得浑劲,五六亦佳句。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不但世所称“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也,此诗亦略见一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11-1 07:14 , Processed in 0.294922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