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氏宗亲】《晏子春秋》:打开“金壶”取出“丹书”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听众

1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2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2-28
注册时间
2010-12-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红卫兵   发表于 2010-12-28 12:42: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晏子春秋》:打开“金壶”取出“丹书”

《晏子春秋》里有“金壶丹书”的故事。

原文: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译文: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看,内有一幅字,上面写的是:“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好,这么说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是讨厌它的鱼腥味;不要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吃鱼不要翻面,是让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耗尽民力!不要乘坐劣马,则是让国君不要把不肖之徒放在身边使用啊!”景公说:“纪国有这样的秘笈,为什么还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秘笈还会亡国的原因,我认为,君子有治理国家的方略,要把它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纪国有这秘笈,装进壶里,还有不亡国的吗?”

读史明智,借古鉴今。“丹书”上刻的是纪国的立国之本,本应传之天下,用之四方,以安邦定国。但纪国却不识其价值,不付诸实施,而是藏于金壶,结果最终为齐国所灭。使“丹书”不“丹”,空有锦囊妙计,那藏在精美金壶里的丹书实际上成了毫无意义的摆设。

国史、方志、宗谱是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宗族文化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宗族文化一般以宗谱为载体,沿传谱牒,图承世系,传著行列,记载忠孝,备详贞节,木本水源,绵延瓜瓞。如果将优秀的宗族文化写在宗谱,藏于宗祠,那无异于金壶丹书,以贻后世。所以,我们要打开“金壶”取出“丹书”,将优秀的宗族文化广宣流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常切水木本源之念,时存敦雍睦族之思。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14:40 , Processed in 0.19968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