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440
- 积分
- 440
- 精华
- 0
- 最后登录
- 201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0-18

- 乡约币
- 976 枚
- 乡约宝
- 0 枚
- 最后登录
- 201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0-18
|
 | |  |  | 福建农林大学校徽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福建省重点大学。其最早前身为1936年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校本部位于福州市西郊,占地面积234万㎡。南平校区位于南平市西郊,占地面积20万㎡。
学校简介 校内“中华广场”(图1)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福建省属重点大学。1951年1月,原福建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学”。同年,在 原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区内设“福州大学农学院”。1952年厦门大学农学院,并入“福州大学农学院”,统称为福建农学院。1994年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2000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形成了“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凝炼了“五种品格”(即耕牛的拓荒品格、骏马的争先品格、蜜蜂的勤勉品格、青松的顽强品格、小草的奉献品格),坚持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的精神境界。[1][2]
编辑本段学科建设 校内“观音湖”(图2)
福建农林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8个福建省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MBA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15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有23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43个成人学历教育专业。涵盖8大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2.1万多人、研究生近3000人。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教室一角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有教职工2300多人,专任教师1504人,有正高职称人员224人副高职称人员478人,有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1位中科院院士,96名博士生导师。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10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1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8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75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7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
编辑本段学术科研 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校内“逸夫图书馆”(图3)
是第二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团队7支,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教学林场近3100万m2。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0万册,电子图书22528GB。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设有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1个,国家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合作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部委研发测试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部省级研发基地15个;自1978年以来,有57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三大奖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合作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近3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086项,科研计划经费达2.98亿元,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8项,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8项,鉴定(评审)成果132项。学校长期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以“6·18”为平台 校内“创新楼”(图4)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连续6年“6·18”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8”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与台湾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深厚的地缘、血缘、学缘、亲缘优势,不断加强两岸交流,拓展教学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结成友好关系,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学校成为有权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侨生的单位,并在全国率先招收台湾农业行业协会会员攻读成人教育学历。学校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林业经济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1][3][4]
编辑本段校园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3次)、“福建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连续2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基地三个战略重点,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开放型、和谐型、平安型、廉政型、节约型、数字型、生态型校园。到201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人才培养基地,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大学,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证。
学校设有71个研究机构,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甘蔗分中心、全国甘蔗引种检疫站、教育部农药生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昆虫生态学重点公共实验室、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公共实验室、福建高校作物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福建高校病毒工程与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病毒工程中心、福建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中心、福建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水稻分子标记育种实验室、福建省闽台果树资源试管苗库、福建省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中心、福建杉木研究中心和福建竹类研究中心设在我校。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的科研课题300多项,“十五”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200多项,获得科研经费2.1亿元,成果通过鉴定200多项研究成果,其中110多项获国家和部省级的科技成果奖。通过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累计增加产值100多亿元。学校创办的科技开发总公司,具有外贸进出口权,是省政府授予的福建省首批25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还与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英国北威尔士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里大学、澳大利亚莫纳西大学、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圣玛丽大学、新斯科舍农学院、泰国甲色沙特大学、马来西亚农业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结成为友好学校。学校的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甘蔗》 、 《武夷科学》 、 《华东昆虫学报》 、《林业经济问题》 、 《高教理论与实践》 等刊物。
为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中心、测试中心、电教中心、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和80多个专业实验室,并在全省不同区域设立了20多个合作共建基地和4个科技综合示范区,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教学林场近4.7万亩。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首批文献检索咨询站和农业部首批查新单位,拥有藏书130万册,中外文期刊近6000种。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将建设成教学科研并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为发展重点的,立足福建、辐射华东、面向东南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大学;的培养基地、知究基地攻坚基地、高新技术产地。[现tit委书记:ur校长:url委urluurlu 纪r/ur副校长:尤民生、黄一帆、林文雄、林思l]、宗l] p;#9p[/stle]历届英才 ◎郑作新、唐崇惕]余松]、谢联辉4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是中国乃大师级领军人物;
◎url学习进修期间,刻苦努力,成为世界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家,选育的“汕优6l]”0
]杨仁崔教事业,献农业科的典型。
◎王幼辉、周时昌校友等16位省级领导,梁田庚、范仁善校友等300多位厅局级领导活跃在农业部、外交部、林业部(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福建省、河北省、湖南省等政坛,辛辛苦苦造福一方,勤勤恳恳为民谋利;
◎梁劬校友、rl]选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驻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年毕业url]杨金发任0多亿的大现代农业集团的副总裁;
◎20的年轻]傅芬芳任亚洲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企业圣农集团[/ur事长;003年毕业的赴西部志愿者李强旺被评选优秀青◎被誉为“发明之父”的香港主席[u[/url友;为台湾茶叶之父的台湾茶艺协会理事长吴振铎;
url]中兴大学第6任校长url;
◎美国最大的帽品供应商、香港飞达公urlurl]是该校校友;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高益槐是该校校友;
◎美国行业学会的十佳青年陈少裕是该校校友。[5]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学校被评为2008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荣获2009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据有关资料显示,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3次)、“福建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连续2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连续2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三个战略重点,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开放型、和谐型、平安型、廉政型、节约型、数字型、生态型校园,努力为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证。[1]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建立国家重点学科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承担国家“973”项目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
◎2006年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数量居全国农林高校第一
◎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7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3个,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
◎国家和中央部委重点学科4个,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
◎国家和部省级工程中心(研究中心)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
◎谢联辉院士是福建省省属高校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629位正副教授,459位研究生导师
◎1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位国家"百千万人才",135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位省杰出科技人员,1位省杰出人民教师,28位省优秀专家,数量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首批文献检索咨询站和农业部首批查新单位,与国内外1000多个单位开展情报交流与协作
◎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办学杰,英才辈出;7万多名校友遍布海内外,薪火相继,业绩骄人[6]
◎据《大学》杂志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贡献力居全国高校第39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7]
编辑本段精品课程 1 形势与政策 郑传芳 公共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类
2 中兽医学 黄一帆 理论课(含实践) 农学 动物医学
3 普通生物学 魏道智 专业基础课 理学 生物科学
4 园林树木栽培学 郑郁善 专业核心课 农学 植物生产类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郑庆昌 公共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类
6 3S技术 刘健 专业基础课 农学 森林资源类
7 企业文化学 吴声怡 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8 土木工程材料 张正雄 专业基础课 工学 材料学 木材学 陈础课 工学 林业工程
10 交通运输学 邱荣祖 专业课 工学 交通运输类
编辑本段学校贴吧 fjau吧是依托百度贴吧,福建农林大学学子的网上交流平台。因此,fjau吧是在原有的福建农林大学吧被百度改造为俱乐部后成立的的贴吧。原福建农林大学吧一直是众多网友对在校的学习,生活进行讨论的温馨场所,fjau吧也一样会农林大学吧的为所有吧友提供一个良好的,和谐的休闲空间。
近年福建农林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6496496496--1本科二批2006496496496--1本科二、三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 |  | |  |
|
-
0.jpg
(11.87 KB, 下载次数: 109)
-
1.jpg
(4.83 KB, 下载次数: 121)
-
2.jpg
(8.15 KB, 下载次数: 117)
-
3.jpg
(5.46 KB, 下载次数: 113)
-
4.jpg
(5.17 KB, 下载次数: 103)
-
5.jpg
(7.16 KB, 下载次数: 100)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