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
中国明代末期戏曲
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
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汉族,
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等。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
明代杰出的剧作家、
文学家。在
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氏祖籍临川县
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
抚州市)。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岁才中
进士。后历任
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
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
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
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潜心于
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
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反正统
宋学思想的熏陶。在南京为官时,又受到李贽、达观等人反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深刻认识,使他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文人,这也是他的文学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1]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民创作为最,其
戏剧作品《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
戏剧艺术的珍品。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
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棘邮草》。二卷。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
戏剧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市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
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一九九二年,人民政府又筹建汤显祖纪念馆,一九九五年,占地二百亩的汤显祖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