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娄氏宗亲】一代儒宗属娄谅,五侯上客娄护公——《娄姓宗祠通用对联》释义考

[复制链接]
巡洋舰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巡洋舰   发表于 2011-1-22 12:48: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代儒宗属娄谅,五侯上客娄护公
        ——《娄姓宗祠通用对联》释义考
              娄毓阁


    《娄姓宗祠通用对联》共收录四言通用联6副,五言通用联2副,六言通用联1副,七言通用联1副,七言以上通用联1副。通用联典指姓氏源流和郡望,引用娄姓历史名人中的12位精英的精典故事,镶嵌而成。
    《娄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录有“五侯上客;一代儒宗”,网上所有资料均释义为“上联典指唐 娄师德事典。下联典指明 娄忱事典。”笔者认为不妥。
    “五侯上客”源于汉代一种杂烩的菜名“五侯鲭”。《汉典》对“五侯鲭”的解释是:“指汉代娄护合王氏五侯家珍膳而烹饪的杂烩。五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时同日封侯,号五侯。鯖,肉和鱼的杂烩。《西京杂记》卷二:‘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懽(huān)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鯖,世称五侯鯖,以为奇味焉。’后用以指佳肴。”宋 李坊等编《太平广记》采摘《语林》、《世说》、《西京杂记》,皆言娄护创制了当世之人称之为"五侯鲭"的佳肴。鲁迅编撰《古小说钩沉 裴子语林》:“娄护,字君卿,历游五侯之门。每旦,五侯家各遗饷之。君卿口厌滋味,乃试合五侯所饷之鲭而食甚美。世所谓五侯鲭,君卿所致。”
    《汉语大字典》等“鲭”字的释义,《辞源》、《辞海》等“五侯鲭”词条的释义,均引录《西京杂记》卷二:“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世称五侯鯖”。
    唐 欧阳询等编纂《艺文类聚 卷第三十三》载:“娄护,字君卿……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谷子云之笔札,娄君卿之唇舌”。宋 李坊等编《太平御览 卷四百六十三》载:“娄护为人短小,精辩……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谷子云之笔札,娄君卿之唇舌’”。“君卿唇舌”,学界解释为善于辞令、有辩才。
    由此可见,《娄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中“五侯上客”是娄护,而不是娄师德。
    东晋学者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娄护常被写作楼护,东汉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撰《汉书 游侠传》:“楼护,字居卿,齐人,父世医也……”。《楼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广德湖田,辟成千顷;君卿唇舌,见重五侯。”网上所有资料均释义为“下联说西汉齐人楼护,字君卿……”。中国出版家张元济先生著《南史(校勘)》,《校勘记》载:“‘楼护’各本作‘娄护’。”之所以会有如此两种不同的说法,是因为娄楼两字古时相通。
    娄护,字君卿,齐(今属山东临淄)人。因为父亲行医,所以小时候读了不少医书,后学经、传,任京兆吏。与谷永(字子云)同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的上客,当时长安有说“谷子云笔札,娄君卿唇舌”,是说他丰辩。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广汉太守,后依附王莽,封息乡侯,列于九卿。娄护死后,“子嗣其爵”。
娄护是著名西、东汉之际大臣,有《游侠传》传世。息乡侯娄护和西汉大政治家娄敬、东汉高士娄寿,堪称汉代娄氏历史名人。
    下联“一代儒宗”联句,网上所有资料均释义为典指娄忱事典,笔者认为也不妥。
     娄忱是明代学者,娄氏历史名人。生卒年月待考,理学家娄谅之子,广信上饶(今属江西省)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卷二 崇仁学案二《教谕娄一斋先生谅》载:“忱,字诚善,号冰溪,不下楼者十年,从游甚众,僧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张廷玉等著:《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一》载:“娄谅……子忱,字诚善,传父学。”《娄姓宗祠通用对联》录有“德感诸学士”, 《佚名撰百家姓氏联》录有“架木作巢,德感上饶诸学士” 联句。
    娄忱父亲娄谅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一生从事教育,堪称一代宗师。娄谅字克贞,别号一斋。天顺末,选为成都训导。寻告归,闭门著书,成《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诸儒附会》十三篇、《春秋本意》十二篇等。江南理学宗师娄谅的旧居,上饶市水南街劳动路娄家巷30号“理学旧第”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娄谅因受其孙女婿宁王朱宸濠株连遗文散失,娄忱为传父学,十年不下楼。说明娄忱学识、名望并未超越其父,“一代儒宗”非娄谅莫属。
    娄谅长子娄性是明代大学者,曾任南京职方主事、武库郎中、兵部郎中等职。主讲庐山白鹿洞书院,任山长。平生著作有《野亭诗稿》、《皇明政要20卷》。《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史部)杂史类有明 娄性《皇明政要20卷》。贞烈贤妃娄素珍是娄性之女、明代女诗人、书法家,宁王朱宸濠王妃。娄妃自幼秉性聪颖,博学多才,能诗善画,且颇有政治见地,生不从夫谋反,死不随波逐流。时任明朝江西巡抚的王阳明(王守仁)也念其义烈德贤,对其礼葬。乾隆年间,清代著名戏剧家蒋士铨写有《一片石》和《第二碑》哀悼她。娄妃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娄姓宗祠通用对联》录有“贤妃明察”、“一片石哀悼贤妃”联句。
    此外,网上流行的《娄姓宗祠通用对联》释义仍存有不妥之处。《娄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录有“谯郡世泽;御史家声。”网上几乎所有资料均释义为“全联典指唐 娄师德事典,上元初,为监察御史。”
    “世泽”“家声”在姓氏对联中普遍运用,常有四字联“□□世泽;□□家声”,或多字联镶嵌其中。此上联的释义按常规首先应当解释为娄氏郡望“谯郡”。
    谯郡,原为谯国,东汉改置郡,治所在谯县{秦置,今安徽亳(b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河南两省之灵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间地。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又称“地望”,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郡望百家姓》载娄氏望出谯郡。神功元年九月十七日,娄师德代理纳言一职,累封谯县子。《唐会要》卷七十九载:“赠凉州大都督谯县子娄师德”,按谥法“赠官同职事无爵者称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以“谯郡”借代娄师德,并无不妥。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在娄氏历史名人中有宋代监察御史娄寅亮,宋代参知政事娄机曾任监察御史,明代御史娄芳曾任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明代天下清官娄志德最后任都察院右副督御使,节制山东,但对娄师德来讲无出其右。
    因此笔者认为,“谯郡世泽;御史家声。”上联典指娄氏郡望谯郡;谯郡治所在谯县(秦置),又据《唐会要》载:“赠凉州大都督谯县子娄师德”,也是典指娄师德累封谯县子。下联典指娄师德事典,上元初,为监察御史。
    《娄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录有“文武全才,不惟八战八克;汪洋大量,亦且能忍能容。”网上所有资料均释义为“上联典指唐代侍御史娄师德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代州刺史娄某,为娄师德弟。”这个解释并不确切,成语“唾面自干”是说娄师德能忍,应当改为全联典指唐 宰相娄师德的事典。上联典指娄师德以文官御史应募猛士从军,有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与吐蕃战白水润,八遇八克。下联典指娄师德能忍能容。《新唐书 娄师德传》记载,娄师德的弟弟被任为代州刺史,向师德辞行时,师德告戒他,教他凡事要忍耐。他弟弟说:“人家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不去计较,只把它擦掉就是了。”师德说:“不能擦掉,擦掉它,那说明你很计较对方的愤怒,应该让它自己干。”李昭德为内史,娄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师德肥胖,走得慢。李昭德好几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李昭德生气发怒,说:“你这个只配种地的臭家伙。”娄师德听了也不发火,笑道:“我可不就是个种过地的人吗,如果我不是种地的人,还有谁是呢?”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在当时酷吏横行的时代,很多文武大臣都身遭不幸,唯独娄师德能忍能容,以功名始终,与郝处俊(唐高宗李治时宰相)相亚,世称“娄、郝”。
    另外,娄机,字彦发,写作“字彦以”,笔误;娄忱传父学,十载不下楼,写作“二载”,笔误;联句“芳传东阳”说典出娄姓的望族,不如改为郡望。
    宗祠通用对联,又称堂联,是宗祠、祠堂专用联。《娄姓宗祠通用对联》是娄氏堂联文化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认真考证并正确理解对联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继承和弘扬娄氏文化。但是目前对娄姓人来说,重要的工作是对娄氏堂联文化,乃至娄氏文化的各个领域全面发掘、整理、研究、利用。比如习娄村娄氏宗祠管理委员会提供的资料(《中华娄氏论坛》2008年4月30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马庄回族乡习娄村娄氏宗祠,大门横幅书写:娄氏宗祠,上联为:绩德为本续先世之风流心存继往,下联为:凌云立志振后起乃家法意在开来;二门横幅书写:东楼望族,上联为:勤俭克己邾娄立宅贻谋远,下联为:恭寬仰度唐相家风衍庆长;三门横幅书写:唐相家风,上联为:一堂诗酒读书第,下联为:数亩农桑习稼娄;三门过后便是祠堂,堂名为仁寿堂,祠堂前便是壮观的卷棚,四角为青石方柱支撑,上面书刻对联,上联为:南蛮心未腹(服)诸葛亮七擒七纵,下联为:北狄势方涨娄师德八遇八开,左联为:派衍稽山已幸簧(簪zān)缨曾济美,右联为:支分昆水还期瓜瓞永延祥,卷棚横幅为:敦本睦族,浙绍旧家。以上共录五副堂联,称得上娄氏堂联文化的精品。该信息还指出“堂名为仁寿堂”、“追起渊源系衍邾娄”、“编名(字辈)说”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值得族人借鉴。不过令笔者稍有不解,坦率地说,“渊源系衍邾娄”而成“东楼望族”,容易产生岐义。
    娄氏文化研究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族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姓氏文化爱好者,不揣冒昧地将对联释义考奉献给大家,算是抛砖引玉。作为一孔之见,恳求族内贤士指正,热心读者赐教。为促进娄氏文化研究上一个新台阶,愿更多的族人进入论坛,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同行。(《中华娄氏论坛》2008-8-29首发)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7:29 , Processed in 0.264957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