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荆州花鼓戏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0

听众

151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1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6
注册时间
2011-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劳资无敌   发表于 2011-1-26 13:31: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湖 北
编号:Ⅳ—59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它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荆州所辖各地区,波及邻近的鄂南、湘北等地。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197出,包括《抽门闩》、《掐菜苔》、《告老爷》、《站花墙》、《双撇笋》、《打莲湘》、《江汉图》、《贺端阳》、《打补钉》、《戏蟾》、《三官堂》、《辞店》、《阴审》、《告经承》等。荆州花鼓戏早期的脚色行当主要为小生、小丑、小旦。后来随着剧目的变化,形成小生、生脚、正旦、花旦、丑5个行当。其表演自由灵动,轻松活泼,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和民间生活气息,有“摘花”、“带彩”、“咬碗”等特技。
    荆州花鼓戏音乐属打锣腔系,其唱腔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主腔属于板腔体,包括高腔、打锣腔、四平腔、圻水腔等;小调分单篇牌子、专用曲调、插曲三类,乐曲短小,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色彩丰富。荆州花鼓戏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腔高亢朴实,曲调音域宽阔,旋律进行中大跳较多,男女唱腔都以本音结合假嗓演唱,“唱、帮、打”三者紧密配合,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主要伴奏乐器包括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打击乐器的曲牌约有二十多种。
    荆州花鼓戏扎根于江汉平原沃土,21世纪前后,荆州花鼓戏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发掘、抢救荆州花鼓戏对于荆楚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9 04:47 , Processed in 0.31266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