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志仁

[复制链接]

560

主题

0

听众

561

积分

乡侯

Rank: 3

乡约币
1173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4-2-12
注册时间
2010-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89122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1-28 14:1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陕甘宁边区时,新宁县有谚语说:“南仓社火耍的红,区里县里真有名,里头有个刘志仁……”

刘志仁是宁县湘乐镇南仓村人。1910年出生于小自耕农家庭。少年时在私塾就读4年,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务农。志仁性格活泼聪颖,尤喜文化娱乐活动,会不少民间曲调和演唱技巧,每逢春节闹社火,他便热心张罗,率先参加表演,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歌手和社火头。

1931年春,刘志丹、谢子长率领红军游击队在宁县东区一带宣传革命,刘志仁受到熏陶。1937年7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宁县境内由国共两党分区而治。刘志仁代表全村群众强烈要求,将南仓村由“国统区”划归陕甘宁边区的新宁县政府管理。刘志仁被推选为第一任村长。

边区火热的民主新生活激发起刘志仁极大的创作热情。起初,他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剔除不健康内容,注入解放区全新的民主的现实内容,以短小精悍的歌词,热情歌颂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群众,激励和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语言生动形象,便于记诵传播,颇受农民欢迎。1937年,刘志仁开始创作全新的秧歌剧。他自编自演的第一首新秧歌是《张九才造反》。以当地群众遭受军阀、土匪、贪官、污吏迫害的真实历史事件为内容,无情地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行径,歌颂厂贫苦农民顽强的反抗精神。演出后,群众当场给他披红戴花,热情鼓励。1939年后,刘志仁组织编演的新秧歌越来越多,题材越来越广泛,有动员人民群众投身抗日救国,反特防奸,保卫边区伟大斗争的《九一八》、《新三恨》、《反特务》、《保卫边区》等;有表现军民大生产运动的《新开荒》、《大生产》、《桂姐纺线》、《改造二流子》等;有歌颂边区政府、领袖和人民子弟兵的《送郎参军》、《边区政府好》等;有宣传移风易俗和边区文化生活的《放脚》、《读书识字》等lo多台剧(节)目。这种新秧歌剧,既舞又唱,为群众喜闻乐见。

1942年,刘志仁加人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地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创作出《百团大战》、《反对摩擦》、《织手巾》、《劳军歌》、《十二月忙》等秧歌剧。内容更加丰富,艺术日臻成熟。他在创作和演唱新秧歌的过程中,夜以继日,细心琢磨,斟字酌句,反复修改,直到歌词口语化,通俗易唱才定稿。他在改编从外地流传来的一首民歌《新…卜绣》时,把当地人名、地名,加在歌词里,群众唱着亲切,看着舒心,非常喜欢。在配曲方面,他既注意曲调和歌词的含韵,又注意选用当地群众最爱听的《珍珠倒卷帘》、《张生戏莺莺》、《绣荷包》等民间曲调,使秧歌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民间,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艺术性。群众称赞“南仓社火耍的好”是“教化人的好戏”、“旧社火说啥也比不仁”。此后,刘志仁不断推出新的秧歌剧,轰动了新宁县,邻近乡村纷纷下贴请他表演。他的秧歌剧在国统区演出后,群众向往边区,纷纷送子弟到南仓上学。

为了把社火办得更好,刘志仁以村长的身份,带上大伙开荒40亩,用生产的粮食解决了社火的经费。之后,把社火队由19人扩大到60人,并组织他们学政治、学文化,把个纯娱乐的班子变成了奋发向上的文艺团体。在他们的带动下,南仓村执行政策、开展生产、交售爱国公粮、讲究卫生、拥军优属,样样工作走在前列,成为文明模范村。刘志仁也在全边区出·了名。1944年11月,刘志仁被推选出席厂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大会,与马健翎、杨醉乡一起获得特等艺术英雄的光荣称号,被誉为“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主席还赠送给他一条毛毯,作为鼓励。《解放日报》大篇幅介绍了刘志仁的事迹,报道了他在延安的活动情况。周扬在这次大会的总结报告中讲道:“刘志仁是第一个把秧歌与革命结合起来的人;他在艺术上是有创造性的,他把秧歌与跑故事结合成为秧歌剧。他的创作态度,处处以适合群众要求,群众乐于接受为标准。他的社火团体内部是民主的,对外关系是团结的。”并称“刘志仁和他的南仓社火,堪称新秧歌运动的先驱和模范。”会议期间,刘志仁与其他艺术家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与鲁艺戏剧音乐系的师生一起进行创作,研究剧本』>练演出,受到很大启迪。返回家乡后,他更加勤奋创作。周扬、陆定一等文化界负责人也十分关心他的创作,多次写信了解他的情况,寄送每年和鲁艺工作团创编的秧歌剧本,征求他的意见,鼓励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1945年元月,陕甘宁边区群英大会在延安召开,刘志仁再次被选为边区英雄,受到奖励。这一年,他创作的《减租》演出时,动员了本村一个地主扮演地主角色,佃户也由真正的佃户扮演,表现的又是当地的真情实事,节目生动活泼,群众十分欢迎;

全国解放后,刘志仁长期担任乡、村基层干部,多次当选为县、省党代表和人民代表。除了做好党的工作外,还继续编写歌谣,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歌颂人民的幸福生活。1966年,“四清”运动中,刘志仁被错误地开除了党籍,定为富农分子。“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于1970年11月20日含冤去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其平反昭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2:58 , Processed in 0.25034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