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1029
- 积分
- 1029
- 精华
- 0
- 最后登录
- 2011-4-7
- 注册时间
- 2010-9-28
 
- 乡约币
- 2227 枚
- 乡约宝
- 0 枚
- 最后登录
- 2011-4-7
- 注册时间
- 2010-9-28
|
 | |  |  | 南昌大学校徽
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目前江西省唯一的一所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是目前江西省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学校现正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前进。
基本情况 江泽民、李鹏、李岚清为昌大题词
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并且拥有首批十一所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之一的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和江西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是江西省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
学校办学可以追溯到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6年1月南昌大学在全国地方高校中第一个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开始211工程重点建设。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 习近平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
大学,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江泽民、李鹏等先后为学校题词,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江西省委、省政府将南昌大学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确立了将南昌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编辑本段各项排名 以下提供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个大学学科建设、就业等排名版本,仅供参考:
1、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机构发布的《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南昌大学名列第71位。
2、2010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中,南昌大学名列第63位(即武书连版本)。
3、2010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南昌大学位列97位。
4、2008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南昌大学 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同列第96位。
5、2009年6月5日凤凰网财经为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发布的《2009年度211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南昌大学与山东大学等八所211院校并列第68位。
6、2010《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中,南昌大学名列第22位。
7、从1993年以来,南昌大学一直在江西省高校中排名第一,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在全国各省市全部一本招生的重点大学。
8、学校的生物类、食品类、文史类、理工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建筑类、材料类、新闻类、环境类、机械类、软件、法学、医学类专业均列全省第一位。其中食品类、材料类在全国前五名。食品科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南昌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编辑本段领导关怀 江泽民同志于1995年3月22日视察南昌大学,并深情地为南昌大学题词:“建设好南昌大学为江西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李鹏同志于1994年5月5日为南昌大学题词:“提高办学水平,振兴江西经济”。
李岚清同志于1994年5月4日为南昌大学题词:“发挥联合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社会效益,为办好新型综合性大学作贡献”。并于2005年11月19日视察南昌大学,倾情地为昌大师生作了一场历时三个小时的《音乐!艺术!人生》的精彩演讲。
朱镕基同志于2002年全国“两会”期间,关心南昌大学科研建设,并对南昌大学取得的科研成果表示满意。
陈至立同志于2002年4月29日视察南昌大学,并盛赞南昌大学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吴官正同志于2004年1月25日视察南昌大学。
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南昌大学
曾庆红同志于2004年10月17日视察南昌大学,并深情寄语昌大师生:“广大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你们要抓住宝贵的机会,发奋学习,锻炼身体,加强道德和品行修养,爱国、敬业,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同志于2008年10月15日视察南昌大学,并深情寄语昌大:“南昌大学,前景无限”。
刘延东同志于2009年5月24日再次视察南昌大学,并深情寄语昌大:“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大学”。
孟建柱: 南昌大学在江西省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8年11月28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同志视察南昌大学前湖校区,高度肯定了南昌大学的建设,并指示:“尽管有些负债,但建了这么好的校园,这有功无过,历史会记下浓浓一笔。我对南昌大学充满期待!”
此外,周济、苏荣、黄智权、吴新雄等领导多次视察和关注南昌大学,十分关心南昌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编辑本段昌大盛事 1、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标志着江西省第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成立。
2、1993年,南昌大学结束了江西省高校“旧三无”(无院士、无博士点、无重点大学)的历史。
3、1997年,南昌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行列,这是地方高校中第一所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当时“211工程”院校全国只有四十余所。
4、2002年,南昌大学结束了江西省高校“新三无”(无国家级重点学科、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历史。
5、2002年5月,南昌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列入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行列,这是江西唯一一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6、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南昌大学,标志着南昌大学进入重点大学国家队。
7、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实质性合并,组建后的南昌大学综合实力进一步强大,学科布局与设置更加齐全合理。
8、2006年10月28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南昌大学发表主旨演讲,这是外国元首第一次在江西高校进行演讲。
奥运圣火走进南昌大学
9、2008年5月16日,奥运圣火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传递,这是全球前几次在大学校园内传递奥运圣火。
10、2008年10月6日,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
11、2009年9月9日,全运会圣火在南昌大学进行传递,这是在江西境内唯一的传递地点,是继奥运圣火之后又一大盛事。
编辑本段学校标识校徽 新徽标主体色为蓝色,蓝色套边类似蓝色青花瓷盘,富有江西特征。圆环中是一棵樟树,茂密的枝干表示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象征昌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百年树人”的教学风范。樟树是江西省的省树。 校名 “南昌大学”校名由已故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德高望重的赵朴初先生题写。赵朴初先生的字,浑圆饱满、抱璞守真、雍容酋劲、严谨流畅。字如其人,赵先生的字,反映了他慈悲、奉献的一生。无论时局如何变幻,历史如何发展,赵先生题的校名都不会被换掉。 校歌 王易词(原国立中正大学校歌歌词) 周明改编 遥远曲
赣水之滨西山麓,蓬勃朝气迎晨曦,巍巍昌大宏规启,弦歌既倡薪火继。
扬六艺,张四维;励志节,戒荒嬉。重科学,笃日新;图自强,养大气。
求知力行期有为,崇德尚能兴华夏。继往开来,开来兮,责在斯! 校训 格物致新、厚德泽人。
“格物”取自于《礼记 大学》“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致新”,致,达到的意思。致新,即创新之意。“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泽人”,学校以人为本,修德才能品德高尚。 简称 昌大
“南昌昌大昌大南疆无止境”
“昌大”的简称是与“昌大南疆”一词所传承的历史文化所一脉相承的。据《禹贡》记载,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汉将灌婴奉命在南昌驻军,建豫章郡,筑城据守。并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南昌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且昌大有昌盛、盛大、兴盛之意,“昌大南疆”在现代亦有“和谐昌盛,英雄大气,山水江南,魅力无疆”之寓意。
“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昌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大昌”
以“南大”作简称的还有“南京大学”。一旦出省,出国,便与其相混淆。这种混淆的结果必然是南昌大学遭受更多损失。我们的全国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建设工作和宣传工作势必受很大的阻碍。我们应当正视与南京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客观事实,并奋起直追。改变简称【2003年5月4日南昌大学正式对外宣称为昌大】,是一项看起来小、实际上大的工作。顺口、顺耳与否,主要是习惯,是领会,是共识,是约定俗成。要树好“昌大”的品牌,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发展,在于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努力。愿师生们认识到“昌大”名字的重要性,自觉叫我们的母校为“昌大”,培育昌大精神,维护“昌大”声誉。
“江西省会南昌市的简称为【昌/洪】”
江西省会南昌市多用“昌”作为简称,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昌九高铁, 昌九高速,昌樟高速等都用“昌”作为南昌的代称。 南昌大学简称昌大不易混淆,有利于我们的全国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建设工作和宣传工作。
编辑本段学校沿革 原国立中正大学校门,现校门设计来源于此
1921年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为现在南昌大学前身。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成立,1949年5月南昌解放,国立中正大学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并入江西工专、农专、水专、体育师范专科,由中南区教育部直接领导,经费也由中南教育部直拨。
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开始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在江西,1952年南昌大学农学院首先分出,独立设置江西农学院,并入南昌农专、江西兽专,院址迁南昌县莲塘。同年,南昌大学工学院采冶工程科、农业工程科、水利工程系科分别并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
1952年底,中南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会议,南昌大学由党组书记、秘书长魏东明带队,工学院副院长王修寀、总务长戴鸣钟、副教务长谷霁光以及当时是会计科科长的我随同前往。这次会议由中南教育部副部长徐懋庸主持,中南局宣传部部长赵毅敏作政治报告,主要讲过渡时期总路线。然后讨论院系调整方案,提出取消湖南、广西、南昌三大学校校名,在湖南、广西、江西三省独立设置师范院校。
这次会议后,南昌大学即进入紧张的院系调整阶段,成立了中南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南昌分会,吕良、刘乾才、魏东明等14人为委员。按照调整方案,南昌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科、电机工程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科并入新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化学工程系科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化学系,文法学院文史系、俄文系科并入武汉大学;数学系、生物系并入中山大学;经济系并入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系和师范部教育科、生物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史地科地理组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同时,以体育专修科和师范部体育科为基础成立中南体育学院,院址暂设南昌大学原址。1955年迁武汉。院系调整期间,邵式平省长请示中央同意,一是将原拟成立江西师专改为江西师范学院,二是保留生物科。
首任校长、著名生物学家胡先骕先生
一张珍贵的中正大学“毕业证明书”
1953年11月,江西师范学院成立。成立时设有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七个专科。从1954年到1956年,除艺术科外,各科先后发展为系,招四年制本科生。1958年,江西工学院和江西大学成立,1962年江西师院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学校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南昌大学历史沿革时间简表:
●1921年,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何焕奎任首任校长。
●1952年,改名为江西省医学院。
●1940年,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
●1949年,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
●1952-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南昌大学建制撤销,部分学科并入其他院校,其中生物系参与组建江西师范学院。
●1958年,江西省创建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原南昌大学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
●1965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均初具规模,江西大学设7个系、12个专业和瑞金分校;江西工学院设4个系、9个专业。
●1969年,江西大学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并入江西工学院,改名江西理工科大学;江西大学中文系、政教系并入江西师范学院,改名为江西井冈山大学。
●1972年,撤销江西理工科大学和江西井冈山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恢复原建制。
●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共青垦殖场联合创办了江西大学共青学院。
●1993年,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组建南昌大学,同年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博士授予单位。
●1997年,南昌大学率先在全国地方院校中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立项审核,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并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首批投资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2年,周文斌出任南昌大学校长,12月29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奠基。
●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协议,南昌大学实行省部共建。
●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2007年,郑克强出任南昌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名誉校长:潘际銮
潘际銮,1927年12月生,江西瑞昌人。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南昌大学名誉校长。社会兼职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
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文斌
周文斌,男,1960年10月出生于江西南昌,籍贯湖南衡阳。198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专业,留校任教。1988年获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硕士学位,1996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比利时核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并于2009年05月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江西省第一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也是江西省第一位外籍院士。
党委副书记:徐求真
徐求真,男,1963年1月生,江西东乡人。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0月参加工作。1981年09月--1985年07月江西大学历史系学生,学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
党委委员、副校长 :李建民
李建民,男,1956年4月生,江西丰城人。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参加工作,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大专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
党委委员、副校长:谢明勇
谢明勇,男,1957年2月生,江西宜春人。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0月参加工作。德国波恩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南昌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云
黄云,男,1965年11月出生。1985年6月入党。1987年0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江西宁都人。高级工程师职称。
副校长:朱友林
朱友林,男,1962年3月生,湖北仙桃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现兼任全国植物学会理事,江西省植物学会理事长,江西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分委员会委员,民盟江西省委会副主委,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党委委员、副校长:江风益
江风益,男,1963年出生,江西余干人。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获中央和国家四部联合授予的“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8年获中国科协求实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副校长:辛洪波
辛洪波,男,1959年11月出生,九三学社会员,江西万载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副校长。现为美国生物物理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会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神经生物物理与神经信息学专业委员会”(NBPC)委员。
副校长:李葆明
李葆明,男,1962年12月出生,江西宜丰人,中共党员。1979年09月--1983年07月江西大学生物学系本科毕业,理学学士,1983年09月--1990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生 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06年),上海市领军人才(2007年)。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副校长:邓晓华
邓晓华,男,1963年6月出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师计划资助,欧洲空间委员会CLUSTER地球空间探测杰出贡献奖,武汉科技新秀和湖北省优秀博士后奖,现任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APR)太阳系、星系和磁层等离子体物理委员会副主席,亚太平洋地球科学协会(AOGS)太阳,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和空间天气委员会主席,《地球物理学报》和《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编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物理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总会计师:黄新建
黄新建,男,1953年9月出生,江西抚州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总会计师。兼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经济咨询专家,江西省工业经济咨询专家,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首届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编辑本段研究生院 常务副院长:张宁 党委书记:彭迪云 党委副书记:饶武元 副院长:吴建华
南昌大学于1993年设立研究生处,2002年改为研究生部,2003年成立研究生院(筹)。研究生院是在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研究生院机构设置为: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专业学位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南昌大学学位委员会挂靠研究生院。鉴于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2005年底,设立了研究生院医学部。 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提供的《2008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前100名各学科实力一览表》中,南昌大学研究生教育位列总体实力第97位。
研究生院在做好统招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招生、培养等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其它类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如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16个工程领域)、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5个专业)、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并积极开展中法合作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医院管理硕士和中英合作培养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硕士,中法合作培养工程师硕士等工作。目前,全校各类研究生总数近8000人。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新增法律硕士等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知》,2009年6月南昌大学新增为临床医学博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新增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使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到了博士层次。
| |  | |  |
|
-
0.jpg
(12.41 KB, 下载次数: 96)
-
1.jpg
(6.56 KB, 下载次数: 92)
-
2.jpg
(8.16 KB, 下载次数: 100)
-
3.jpg
(6.75 KB, 下载次数: 94)
-
4.jpg
(8.59 KB, 下载次数: 102)
-
5.jpg
(7.03 KB, 下载次数: 97)
-
6.jpg
(4.84 KB, 下载次数: 93)
-
7.jpg
(7.3 KB, 下载次数: 110)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