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氏宗亲】“瞒天过海”灭陈有功的贺若弼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听众

6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16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4-7
注册时间
2011-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藕叶   发表于 2011-4-6 13:04: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瞒天过海”灭陈有功的贺若弼


     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叫“瞒天过海”。

    古兵法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原文今译:防备得十分严密周全,往往容易松懈大意,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阴计 可用于阳事进程中,不是阳事之敌对面。至阴之术,可以为至阳之目的服务。

    出处典故:出自传说。相传唐太宗率兵30万,离开长安远征辽东。大军到达海边,太宗举目远眺,沧海茫茫,一望无边,看来此海难渡,不禁焦急起来。大将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 他请太宗进入海边的一座彩色营帐,命文武百官饮酒作乐。一时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竟然使太宗忘记了忧愁,沉浸在欢乐之中。正在酒酣之际,太宗忽闻帐外有波 涛汹涌之声,便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 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叫做“瞒天过海”(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贺若弼(544-607)攻陈之战是运用此计的范例。贺若弼是隋朝名将,字辅伯,洛阳人。年轻时善骑射,能文,在北周为官。北周大象元年(579年),随大将韦孝宽攻陈淮南地有功,任寿州刺史。杨坚掌权后被免官。

    581年,隋朝建立,文帝杨坚酝酿攻陈。尚书左仆射高颖推荐他任吴州总管,驻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做灭陈的准备。他利用同陈贸易的机会,用退役的军马换取船只,将好船藏起来,而将旧船五六十只停泊在港湾内,给陈造成隋军缺船的印象。每次部队换防,都在江岸大张旗鼓,设立许多营帐;常在江边狩猎,人呼马叫,让陈人以为隋已大军压境,而加强戒备。次数多了以后,陈人知道是换防和打猎,习以为常后便不再防备。隋开皇八年(588年),隋以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大军五十余万人,兵分八路大举攻陈。贺若弼为其中一路。出发前,他将战船隐藏在扬子津(今江苏省扬州南面通长江的河道)内,涂成黄色,远看犹如枯草,再遮以芦苇,使陈人难以察觉。正月初一,大军在江岸云集后,陈人仍以为是换防或狩猎,他们正忙着过年而不予理会。于是,贺若弼大军得以瞒天过海,上船并顺利过江,随即猛攻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初六拔京口,俘6000人。贺若弼给他们粮食,将他们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去劝陈军不要抵抗。初七,贺若弼占领建康(今江苏省南京)东面的钟山。隋庐州总管韩擒虎率 500精兵也在初一晚渡江占领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西南)、姑孰(今安徽省当涂)。贺若弼和韩擒虎对建康形成北南夹击之势。贺若弼随即率8000将士,奋力将陈军主力击溃,从北掖门进入建康城。此时韩擒虎已乘陈军主力同贺若弼军激战之机,首先进入建康并俘获陈后主。原来,杨广的计划是在正月初一晚间,由贺若弼和韩擒虎同时开始渡江。但贺若弼白天即提前开始行动。杨广以此为由,要将贺若弼军法从事。隋文帝得知后诏告杨广:“平定江南,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的功劳。”任贺若弼为上柱国,进爵宋国公。但贺若弼并不满意。他自认为功高,应当宰相。十二年,被削职为民,但很快又复官。大业三年(607年),他在随隋炀帝北巡至榆林时,对炀帝宴请突厥启民可汗过于奢侈表示不满,被隋炀帝加罪诛杀。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03:35 , Processed in 0.22111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