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城大学

[复制链接]

993

主题

0

听众

1029

积分

县侯

Rank: 4Rank: 4

乡约币
222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4-7
注册时间
2010-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海豚   发表于 2010-10-25 14:4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简介  
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具有“江北水城”美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学校始建于1974年,原名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学校名誉校长为东方学人季羡林先生。现任党委书记为博士生导师程玉海教授,校长为博士生导师宋益乔教授。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设有21个学院、3个教学部、45个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研究中心,全日制在校生25408人。
     
聊城大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70人,其中教授201人、副教授268人、博士170人、硕士594人,学校先后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7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8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38人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3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聘有季羡林、张新时、薛群基等一批著名学者担任客座、兼职教授。
  学校占地3000余亩,校舍面积8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13万册,电子书刊178万册。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曾获省级“花园式单位” 、“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优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21%,有的专业超过60%,年底就业率均在87%以上。学校有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5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44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156项。有45项科研成果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夏衍电影文学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聊城大学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建校30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山东,侧重鲁西,面向全国,积极服务于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目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将聊城大学建设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聊城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聊城大学地处风景秀丽的江北水城——聊城市;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位于北纬35°47′--37 °02′和东经115°16′--116 °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黄河、金堤河、徒骇河、马颊河、漳卫运河、小运河,有2个湖泊东昌湖和鱼邱湖。京九铁路和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   
夜幕下的聊大北门

聊城大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湖南路和花园路。为解决东西校区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方便广大师生,2005年学校建设东西校区连桥。连桥东西长约816米,从西端横穿花园路,跨越二干渠、徒骇河,直达东校办公楼北侧。桥宽13米,其中包括8米宽的行车道和两侧各2.5米宽的人行道。连桥由29个桥墩、台支撑,其中施工难度较大的是徒骇河中的4个桥墩。它还将成为聊城市的一项景点工程。在连桥途经的花园路、二干渠和徒骇河河堤处将设有人行步梯,桥上适宜位置设有观景平台和装饰拱设计。联桥建成后,行人可直接由人行步梯登上连桥,在观景平台欣赏周围美丽景色。点击下图的链接可观看东西校区的简略图。

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 27 个学院、3个教学部,45个硕士点、73个本科专业、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研究中心,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研究生、留学生28000 多人。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73个专业已涵盖哲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急需人才。
  学校自 1979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目前硕士学位点数量已扩大到 45个,并拥有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资格。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8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1560 余人、   
季羡林教授

教授、副教授近6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800余人。先后有8 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8 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 人成为2004 年山东省首次评选的 30 名教学名师之一,11 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2 名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5人成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学校还聘请了季羡林(已故)、张新时、薛群基等1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业务精、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实行学分制、双专业制、主辅修制、导师制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声誉日益提高,多次被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为 “ 优秀教学单位 ” 。
  近5 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主持参与了16 项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有3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4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有 32 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 1 项,省级一等奖 6 项。

科研实力  学校坚持科研和教学并重,按照 “ 抓重点、上水平、促特色、增效益” 的科研思路,实施 “ 硕士学位点强化建设工程 ” 和 “ 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工程 ” ,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现有 1 个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 个省级研究中心,6 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其中两个进入山东省重点学科强化建设行列。   
聊城大学院系设置

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75项,省部级课题156项。有45项科研成果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夏衍电影文学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共取得科研成果 5000 多项,每年收入SCI 和 EI 的学术论文都在 100 篇以上,2004 年达 170 余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成果13 项; 
  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统计,2002 年该校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进入全国高校一百强,列第90 位;我校理学学科在2008年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列第74名。

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5 年经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1999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学校已与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在内的亚、非、欧、北美、大洋洲等五大洲 40 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多次被山东省外事办公室、教育厅、公安厅评为 “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 ,并获得 A1 类资格。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近几年来每年招收的留学生都在百人左右,并开展了与国外友好学校的大学生交换培养项目,交换培养的大学生不断增多。

图书档案图书馆  聊城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74年11月成建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图书馆,于1981年7月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2001年9学校与聊城市共同投资兴建的图书馆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2002年2月更名为聊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

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理念,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延长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支撑。图书馆已发展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交流中心。 档案馆  聊城大学档案馆是在原聊城大学综合档案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12月28日建立的,为处级建制。负责保存、管理全校的各类档案,计有党群、行政、教学、科研、产品与生产、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声像等各类档案。
     
美丽的聊大图书馆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多元,图书馆藏书247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期刊 2400 余种,电子期刊21000 种、电子图书160 万种,拥有中文全文数据库8 种、外文全文数据库2 种、电子图书数据库2 种。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和标准田径场、体育馆、游泳池等设施,校园规划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品位浓厚,校园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曾获山东省 “绿化先进单位” 、“ 花园式单位” 、“ 文明校园” 等称号,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 “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 敬业博学,求实创新” 为校训,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30% 以上,有的专业超过了60%;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 以上。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1990 年以来,学校团委先后六次被团省委授予“ 红旗团委” 称号。
  在30 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聊城大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造就了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结构相对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淀形成了“ 顾全大局、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聊大精神。目前,全校上下正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为实现建成省内一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不断拼搏,努力进取,创造着聊城大学的辉煌未来。

知名教授  季羡林 (已逝世)
  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
  张新时
  张新时
     
张新时

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等。是我国数量植被生态学和国际信息生态学研究的创始人。
  薛群基
  聊城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特种润滑材料专家,我国材料化学和摩擦化学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   
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工程学会、空间科学学会、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等职。

学校现任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程玉海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喆
  党委副书记:张桓
  副校长:李剑萍
  党委常委、副校长:冯健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生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贵桥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孔祥华
  党委常委、副校长:窦建民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跃飞
  该校在《2008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130位,山东省大学排名第9位.

聊大文化校徽  聊城大学校徽由聊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李凯设计。它是以聊城大学的英文字母名称 LIAOCHENG UNIVERSITY 的首位字母L、C、U作为基本造型因素,利用曲线和直线组合变化构成,其外观似大海中擎帆航行的船,象征聊大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拼搏,勇往直前;似蓝天上展翅飞翔的大雁,象征着聊大人为远大目标振翅高飞;它又象大海的波涛,后浪推前浪,平静中亦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表示知识的积累过程是厚积薄发。踏着台阶,走进聊大用书搭起的校门,意味着你获得知识的同时就是你积蓄力量、奋发向上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起点。 校训  “敬业”:我校师生员工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
     
提词

博学”:博学是在治学上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要求。学生要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既广 博又专深的知识结构。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都要具有博深的学识。
  “求实”:我们提倡唯实唯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校师生员工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教与学的规律,脚踏实地地工作和学习。
  “创新”:人民教师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只有努力开拓、进取、创新,才能将我校建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省内一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大教学工作者长期辛勤工作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在不断总结经验、正确估计形式、深入分析现实形势下高校工作的特点、确立新的高校工作理念方面多下功夫,深入开展教学工作,开拓了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取得优异成绩。

校史大事记  1974年 9月23日 中共山东省委鲁发[1974]109号文件,决定建立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
  1976年10月12日 七六级工农兵学员入学。本届共招收工农兵学员259名,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为首次普通班招生   
美丽的聊大体育场

1978年2月25日 七七级学生(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入学。28日举行开学典礼。本年共招六个专业,物理、化学、数学、中文、政治、英语,共287人,为首次招收本科,学制四年。
  1985年7月 党委书记王文正参加山东省高等教育考察团去美国访问。9月3日 首批外籍教师吕蓓卡·安·巴克和林·玛丽亚·赫德森(美籍)到我院任教,聘期一年。
  1981年7月11日 教育部157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增设聊城师范学院,设在山东省聊城县,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为基础建校。由山东省领导。
  2002年5月 教育部发函[2002]17号,聊城师范学院更名为聊城大学。聊城大学实行一校多院制,组建一批二级学院。
近年聊城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494494494--1本科二批2007486486486--1本科二批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01:43 , Processed in 0.281514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