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河间歌诗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2-8
注册时间
2013-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河间歌诗   发表于 2013-2-8 22:27: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另一说为九河之间)。
   《诗经》十五国风是先秦口头文学的经典代表之一。初传《诗》多家,鲁、齐、韩三家《诗》失传,只有《毛诗》一家传下来。毛诗由毛亨、毛苌叔侄二人传于世间,其发祥地就在今河北省河间市。秦始皇焚书坑儒,诸家经典多遭焚毁,荀子的弟子毛亨来到河间国武垣县(即现在的河间市)隐居。他在整理古文《诗经》的基础上,开始作《诗经诂训传》。在《诗经》传播的同时,河间出现了歌诗。据载,“河间歌诗”起源于汉,历代相习。至今河间还流传着用古韵吟唱的《诗经》中的《关雎》、《蓼莪》等民歌。
    河间歌诗是汉代以来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河间诗经村等村落一直保留着吟唱《诗经》的“活态”文化。河间歌诗是一种古老的集民间文学、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诗经》以口头形式在民间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的独特载体,也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间的《诗经》文化主要表现为:1.歌诗的出现和流传;2.在《诗经》传播过程中,衍生出了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说和一些村名,形成地名文化;3.元代修建的毛公书院曾培养出不少人才,留下了与《诗经》相关的历代诗、文、颂、联及碑刻;4.在当地形成了爱诗、写诗、研究诗的悠久传统和浓厚文化氛围,出现了诗人群体。
    河间既是《毛诗》的发祥地,又是《诗经》文化的传授研究之处。一代又一代的《诗经》学者为《诗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汉“古歌”到明代裘本固一直在传唱“河间歌诗”,传承脉络清楚。但如今传承人年事已高,难以为继,亟待抢救、保护。
联系:暂无
网址:http://www.ihchina.cn/inc/guojiaminglunry.jsp?gjml_id=021

0023ae9bc7a60f88f1be01.jpg (40.91 KB, 下载次数: 116)

0023ae9bc7a60f88f1be0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9 20:07 , Processed in 0.35944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