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氏宗亲】周姓源流与分布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听众

6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1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10
注册时间
2010-1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香百合   发表于 2010-11-9 12:5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香百合 于 2010-11-9 12:52 编辑

       周姓源流与分布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

      远在黄帝时代就有周部落,活跃在今山西临汾一带。黄帝身边大臣周昌、周书,都是周部落人。周部落人当时凿井和引水灌溉农田,他们的农业相当发达。周字的原义就是环绕的意思,字形像水井和水渠环绕,“周”字也就成为他们氏族的徽号。据《史记·三代世表》及《史记·周本纪》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 极, 极生帝喾,帝喾生后稷(名弃),被帝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别姓姬氏,后稷是为周族始祖。同据史记,后稷的父亲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后稷的母亲姜嫄,是炎帝的后裔。商朝后期,史称西周。西周历13王,至周平王时,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传至第十八世孙邕,秦朝在其地置汝南郡,于是以周为氏。平王以后,传至第二十四王周赧王时,即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并迁到惮孤(在今河南汝州西北)。当地百姓亦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成汭姓周。

       又,《元和姓纂》也载,周氏渊源出自帝喾高辛氏。“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姬昌以周为氏。”《河图运录法》载,黄帝有将名周昌,后以名为姓。《逸周书》载,商太史有周任,食邑于周,后代以周为姓。据考,姬烈第十八世孙周邕,子孙繁盛,后在汝南郡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即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西汉初,续周之嗣,封周邕之孙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后“以汝坟下湿,迁至安城”。汝坟在今河南叶县北,安城在今河南平舆县境。这说明此支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汝州的周氏(即周赧王一支),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今江苏沛县),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初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洛阳)遭董卓之乱,中原人民大批东移徐州,进而南渡,其中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南渡,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之周氏,有一支迁居姑熟(今安徽当涂)。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中原周姓将校,是为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五代前蜀帝王建之妻周氏为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末与其弟周德权随王建入蜀。南宋大臣周必大,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另据汝南《周氏族谱》载,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漳州人周舜阳迁文山堡,长乐人周廷芳、周廷俊人垦芝兰堡,泉州人周延群、周炎移居台北,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广东人周朝德入台,此后,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求发展。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30 06:37 , Processed in 0.22306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