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邹氏宗亲】邹可玉军师族亲为何在后陇村消失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听众

1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24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0-11-29
注册时间
2010-11-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老顽童   发表于 2010-11-28 18:29: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邹可玉军师族亲为何在后陇村消失




闲来翻阅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三春梦>>,这本反映广东潮州人民反抗盛清统治的说部形式小说,清康熙之后即有钞本,因是“禁书”,没有刻本,至民国初始有石印本问世。书中有两位人物与笔者同为潮州后陇村人,一是义军步军大将苏文海;二是义军第三任军师邹可玉。现代后陇村并没有邹姓原住民。那么,邹可玉军师的后裔及族亲为何在后陇消失呢?村中有个传说,颇为神奇,得从起义之初说起。

清康煦甲寅十三年{1674年}四月,潮州府总兵刘进忠顺应人民的意志,举兵反清,首任军师是行伍出身的杨飞熊,人虽威猛,惜死于敌之毒箭;二任军师是星士出身的钟文岳,用兵虽有谋略,但对起义有悲观情绪,装病后开小差;三任军师便是生员出身的邹可玉,智谋虽过人,但思想麻痹轻敌,致起义由胜转败.

邹可玉,字金钰,饱读诗书,胸藏韬略,当时已名振乡国.刘进忠刚行事,他就主动相助.在义军中邹可玉先任参谋之职,他征战有度,多有斩获.登坛拜将握兵权接任军师后,首次进军海丰县,清军沙湾游击郭英霸奉旨领兵与知县徐高、城守吕广成一起镇守县城。郭英霸率3000兵马迎战义军,被义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中途.清将吴天保、吴开文见兵败乘势斩杀徐高和吴广成,开城门迎接义军.郭英覇败走投奔羊萄岭清军提督许标雄,义军稍为休整后进军羊萄岭,破了清军营寨,斩杀郭英霸,许标雄败走逃生,义军乘胜攻陷归善县{今惠阳县}城,守城清军总兵罗有隆自刎身亡,知县陈财斌沉井而死.

义军进军博罗县时,知县朱大科、城守`伍田龙诈降开城门迎接。正当邹可玉考虑次日起军吞并省府广州时,当夜清军偷袭设于县衙内的刘进忠帅府行台及城外的义军大本营。义军损失惨重,阵亡大将90余员,大军失去6万,兵力仅存四成,连军师邹可玉俱没于乱军之中。此役,导致刘进忠失志,在清廷的软硬兼施下,刘进忠于康熙丁巳十六年(1677年)六月投顺,起义前后三年终归失败。

为彻底铲除反清复明的剩余势力,清廷多方追剿起义失散人员及其亲属。邹可玉的家人及族亲、后陇邹姓就是在此时因株连而被剿灭的,这是后陇父老的传说.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在后陇村访问时年90多岁的苏炳福老人,他介绍说,300多年前,邹姓村民就住在后陇村南面的邹厝,即后世称为“田拍埔’’的地方,当时邹姓族长叫邹大岳,据说是邹可玉之父,因而被株连,官府还给他强加了勾结后陇山大脊岭绿林盗寇的罪名。大脊岭这伙人,为首者乃明末官兵将领,明亡后据山为王,专干些劫杀官兵,夺取府库钱粮的营生。邹大岳曾偕同夫人、小姐到大脊岭一寺院拜过佛,捐款为佛像装金,这是村人皆知的善事。官府硬诬说邹大岳捐款是由僧人转交盗寇,意在谋反恢复前朝。

一天凌晨,清官兵包围了后陇邹厝,满门剿斩邹可玉族亲,放火烧毁邹厝住房和祠堂,邹厝成了一片废墟,后世成为埋葬死人的“田拍埔’’{“埔”字在闽南话潮州方言里主要义项是坟地}.至上世纪50年代才被平整为耕地。

邹可玉仍有血脉延祀的。苏炳福老人接着说,当时,邹可玉的一个家丁听到狗吠,望见清军进村即报告了家主,在家主指派下,抱起邹家少东、邹可玉3岁幼子小义,跳围墙逃离邹厝,躲进乡亲苏良泉家里.不久,适逢后陇举办“感天大帝’’庙会,请了潮州府揭阳县一戏班来做大戏,戏棚的后台正好对着苏良泉

家门.苏良泉便买通班主“戏老爹’’将邹家主仆藏在戏笼里,搬上船,乘着退潮,由村旁玉带溪出主干流三利溪运到揭阳曲溪。邹家主仆转陆路逃往县内新墟、锡场一带,与早先迁入该地的邹姓归宗同居,繁衍后代。邹可玉祖籍山东济宁,其入闽始祖元代至大年间任福建建藩府从事,携6个儿子游潮州,卒于潮.除长子扶柩回原籍安葬外,其余5子均择居潮州府各县,后陇邹厝便是其中一处.

邹可玉后裔今何在? 笔者前不久请教揭阳新墟的邹成治先生,他说,晚清编撰的当地邹氏族谱未见有记载邹可玉儿子从后陇逃来归宗的事,传说倒是听过,真伪难以稽考.即使确有其事,晚清时修谱也不敢如实记载,免得招来杀身之祸哩!

{酋犬}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4-27 11:19 , Processed in 0.27177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