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大学(JiXi University)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并备案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简介
学校坐落在鸡西市市区中心,和平大街把学校分成东西两院,两院之间设有安全地下通道。学校占地1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3亿元,藏书61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省级花园式学校,省级“三育人”先进集体,全国教育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省级师德建设十佳标兵单位,全省高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省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是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的“龙头”,全省同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的“输出地”,是全国办学特色突出的普通高等学校。
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学校历史 鸡西大学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
鸡西大学鸡西广播电视大学始建于1979 年,
鸡西大学在1999年合并了鸡西广播电视大学.
鸡西大学在2001合并了鸡西师范学院
鸡西大学在2002年合并了星洲日本语学院
鸡西大学在2003年达到了空前发展,合并黑龙江科技学院鸡西校区的房舍;校区占地面积达1000亩.在校大学生达1.8万人.
院系设置
东方语言系 | 经济管理系 | 文法系 |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
西方语言系 | 继续教育部 | 体育系 | 师范学院 |
鸡西广播电视大学 | 安全与环境工程系 | 理工系 |
办学规模 教学设施齐备:教学楼、实践教学楼、省级重点采煤机实验室、宽带校园网、有线电视网、视频编辑系统、星级标准国际交流中心、图书信息中心、综合报告厅、人才市场、标准运动场、体育馆、艺术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均按综合性本科院校标准设置。
教学设备先进: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俄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省级)、采煤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采煤机技术研发中心(省级)、计算机网络中心、煤矿安全数字化视频集中监测监控中心、模拟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综合仿真通风安全系统实验装置、智能型瓦斯(煤尘)爆炸实验装置、测控技术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电气智能实验室、计算机软硬件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语音室、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煤矿安全评价中心等,已形成规模化、现代化教学系统,各专业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学校各专业都有全国高校首创的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的“能力培养超市”,学生专业技能在这里得到仿真式培养。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822人,专任教师424人,其中,正高职人员10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市级拔尖人才1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博士14名,硕士150名,聘请40多名校外知名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有11名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院士、教授为学校客座教授,多名英语、日语、俄语、韩语外教常年在校工作。学校现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双师”为特色、学术造诣较深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授73名、副教授110名,博士后1名、博士10名、硕士148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名;聘请校外40多名知名专家(包括11名俄罗斯院士、教授)为学校兼职教授,多名英、日、俄、韩等国外教常年在校工作。
教学科研 专业大类齐全:设有师范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理工系、东方语言系、西方语言系、文法系、经济管理系、安全与环境工程系、体育系、继续教育部10个院系部。设有煤矿开采技术、生物化工工艺、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与证券、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书记官、旅游英语、应用俄语、应用韩语、商务日语等47个专业,覆盖交通、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法律等15个专业大类;有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是全省同类院校专业大类最全、专业设置最多、重点专业最多的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留学生)12000余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俄罗斯、韩国等国。
科研课题突出:设有10个科研所,已承担国家和省级各类科研课题557项,获奖238项。《鸡西大学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检索,是全省同类院校科研水平最高、承担的科研项目、主参编教材、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最多和获奖率最高的高校。
创多个全国、全省第一:在全国,首家研制出并推广“天然石墨耐氧化电极”;首创修辞学分支学科《辞采学》;是享誉全国的北大荒版画发源地。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了自己的“毕业生就业全国信息网”,设立“鸡西大学人才市场”,既为大中专学生服务,也为社会其他求职人员服务,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率先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替代传统的《专业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率先实行“新三学期”制,使学生在充分利用有效学习时间的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对专业理论进行实践。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比较早地实现了与国外多所高校互派教师和留学生。仅2006年学校共聘请外教12人,接收外国留学生64人,派出留学生25人。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第一所“全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率先实行“双专业”和“多证书”制;率先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率先实行学籍预警制度和滚动学习淘汰制;唯一有在校专科生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省属高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唯一有在校生参加中外大学生艺术设计与创作作品大赛、黑龙江省高职高专英语大赛、黑龙江赛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奖的普通高校;在蒙牛“城市之间”全国十强选拔赛中,我校8名学生技冠群芳,在获得北方城市队复赛第一名、继而战胜湖南衡阳队之后,在2007年5月远赴法国参加国际“城市之间”总决赛。
资格证书考试点多:设有教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秘书职业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音乐考级、导游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等考点,是全省同类院校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高校。
鸡西大学具有雄厚的学术研究实力。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大学的办学要求,坚持“三结合、三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近两年,我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8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市级资金资助项目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3 项,市科技局科技进步奖、市科协科研成果奖18项,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26项。在国家二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133篇,出版专编著119部。现有省级学术期刊《鸡西大学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鸡西大学对外合作与交流十分活跃。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教育行政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较早实现了与国外多所高校互派留学生和教师。学校面向社会、面向海内外,构建了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格局,服务地方取得重大进展,学校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优美:山风习习,曲径幽幽;柳荫葱郁,满苑书香,千亩校园呈园林式布局。花、草、树相映成趣,静雅美观;石椅、亭台、雕塑点缀其间,别俱一格!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人文新景观,是学生潜心学习的世外桃源。
其它配套设施 生活设施齐全:外国专家公寓和留学生公寓、学生公寓、国家A级标准学生食堂、校医院、清真餐厅、洗浴中心、自动化洗衣房、平价超市、虚拟电话网等,为学生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