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合阳撂锣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5
注册时间
2013-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合阳撂锣   发表于 2013-4-5 22:19: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撂锣”目前仅有渭南地区合阳县的黑池镇、马家庄乡所属的太定、南吴仁、西中雷三个村庄还保存着。“撂”是当地土语,意为“抛”、“扔”。撂锣,即是手持大锣边舞边敲边将大锣扔向空中的一种表演,当地又称其为“抡锣”。

  表演时,除以大鼓、小鼓伴奏外,击铙者与敲锣者必须人数相等,少则各三四十人,多则可达近百人。另有数十名舞花杆的姑娘两人一组站在队伍中间,随着节奏边舞边跳。上百人组成一支队伍庞大、响声震天的表演大队。特别是数十面大锣随着节奏同时抛向空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齐上齐下,犹如彩蝶翻飞,金龙飞舞,给人们以新颖、壮观的气势感染。

  撂锣只有—个基本动作,即边舞边走边将大锣抛向空中。表演分为“行进式”和“场地式”两种。行进式常和高跷、花杆、彩伞(即儿童*(左扌右周)花伞组成的队伍)等组成综合性民间舞队,在打击乐队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进行游乡转村表演。场地式即广场表演,将大鼓撂于场地中心,击铙队、花杆队、撂锣队依次围鼓摆成三层圆圈绕转表演。场地表演结束后,俗称“落场子”,庙会的主事或主家向社火队敬烟、送酒热情款待,或馈赠礼品、红包以表酬谢。   

  花杆队是由四五十名姑娘或年轻媳妇组成的。她们每人手持一根长约150厘米的竹竿或木棍,上面系各色彩绸,称为花杆,形成五彩斑斓、色彩艳丽的花杆队,更增添舞队的鲜艳色彩。

  撂锣除了春节闹社火表演外,也常于当地娘娘庙过会时,作为一种迎神社祀的仪仗表演。旧时群众认为娘娘神非常灵验,每年正月十四要将娘娘神迎进村中,全村各户就前来烧香祭祀,以求多子多福,平安如意。每逢迎神撂锣时,几乎全村各户都有人参加,有的敲鼓,有的撂锣,有的舞花杆,实在没有人能参加表演时,也要做把彩伞以表对神灵的虔诚。据当地群众介绍:清末民初表演撂锣时,男舞者均按传统戏曲的校尉打扮,每人身穿黄马褂、皂色裤、腰系战裙、扎靠腿、画净角脸谱、戴黑(红)口条(髯口)。女的多按传统戏曲中的刀马旦装束,显得英俊、潇洒。更有趣的是担任撂锣指挥者的演员,俗称“大鸡毛”(系“大计谋”的谐音),脸涂红色,脑后插根长野鸡翎或在帽后缀一撮鸡毛,身着蓝色青花绸袍,足蹬红布鞋。此种装束仍保持着比较古老的传统风格。

  现在表演撂锣,男舞者大都穿中式对襟衣裤或穿统一颜色的运动衣裤,女的多穿彩衣裤,腰扎红腰带,身披大襟红棉衣,据说是代替过去的斗篷,更增添了舞队的色彩。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323

61ccad0e10ba0753ada67447eafdfc75.jpg (114.93 KB, 下载次数: 57)

61ccad0e10ba0753ada67447eafdfc7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5 20:22 , Processed in 0.36236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