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崇阳提琴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17
注册时间
2013-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崇阳提琴戏   发表于 2013-4-17 17:4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提琴戏是通城、崇阳农村人民最感亲切的“家乡戏”。据传,由临湘花鼓(今岳阳花鼓)流传过来而形成,最梁山调腔系的支脉。主腔用“嗡琴”伴奏,这们为了和本地的花鼓戏打锣腔区别开来,称其为“提琴戏”,这个名称在清末时已经有了。

    约1885年到1889年间,有湖南艺人蒋传玉、彭瑞生先后率班到通城、崇阳演出,彭在崇阳安家传艺(见郭益群、定福生:《提琴戏》)。光绪末年至民初,有临湘著名“三秋班”长期在崇、通一带,亦将崇阳“提琴戏”的名称和当地戏剧艺术带回湖南。76岁的临湘花鼓艺人曾纪玉说:“三秋班不来我们只唱‘四平腔’,‘小调子’,‘倒板桨’,《西厢拖柜》、《孟姜女哭长城》、《杨天估修行》、《蔡鸣凤辞店》都是三秋班从崇阳带回来的”。临湘艺人方刚生亦说:“三秋班之前没有《杀惜》、《雪梅教子》、《赶子放羊》、《修书下海》、《池塘洗澡》。我们是唱高腔,崇阳通城唱提琴”。

    民国年间,崇、通一带习演成风,建国后几年,仅崇阳县就有七十多个提琴戏乡班。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189

W020110127141225545860.jpg (113.77 KB, 下载次数: 31)

W02011012714122554586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14 15:36 , Processed in 0.65210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