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品牌]中国板栗之乡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3
注册时间
2013-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中国板栗之乡   发表于 2013-4-23 21:39: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乡品牌
口号:暂无
简介: 费县栽培板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栗树主要分布在马头崖、南张庄、大田庄、水连峪等乡镇,全县栽培总面积为15万亩,年总产量1000万公斤,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少量内销。2004年,费县再次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 费县板栗以栗果均匀整齐、皮薄易剥、色泽鲜艳、味道甘甜、糯性强等特点著称,国内外颇负盛名,是山东的名贵土特产。 费县板栗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上等食品,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板栗含蛋白质10.7%、脂肪7.4%、淀粉70%。此外,还含丰富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天然活酶,以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自古以来,板栗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礼记》记载:“子事父母,妇事舅姑,枣栗饴蜜,以甘之”。意思是说:女子孝敬父母,媳妇孝敬公婆,把栗子和枣作为最佳的食品。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与莲媲美,说栗子“其仁如老莲肉”。 费县的板栗栽培技术人员从1976年开始进行了板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至1980年费县周家庄村5年生的栗园取得了亩产524公斤的高产纪录。经林业部确认,该产量为我国当年板栗首创。这一成果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1977年,科技人员在大卜萝湾村进行了板栗大树低产变高产技术研究,树龄50年左右不结果和结果很少的栗树,经过技术改造第三年平均株产25.5公斤,最高株产67.5公斤。该项技术被列为省科技推广项目,并被国家科委列为“农村适用技术”,向全国推荐。另外, 《板栗幼树早期丰产及劣种改良扩大试验》项目,1986年经专家鉴定验收,千亩试验园平均亩产200.3公斤,最高亩产554公斤。鉴定认为,该项目开创了我国板栗大面积丰产的先例。在良种苗木的繁育方面,研制成功了“板栗子苗嫁接技术”,使良种嫁接苗的繁殖由3年缩短为1年。以上技术已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板栗》科教片,在国内外发行,从而推动了板栗生产的大发展。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660.11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475个行政村,82.5万人,是中国板栗之乡、核桃之乡、西瓜之乡,先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惠农工作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市验收。
  费县历史悠久,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商代文化遗址等150多处,素称“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文化璀璨,是革命老区,沂蒙山小调诞生在这里,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旧址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生态怡人,大小山头1400多座,海拔过千米的有两座,森林覆盖率达到43%;境内大小河流103条,水库82座,水资源总量约5.86亿立方米;“费县石”集瘦、漏、皱、透诸特点于一身,被誉为“世纪之交在中国北方发现的最伟大的自然奇迹”,“沂蒙石林”被列为省旅游开发重点项目,费县中华奇石城项目正在建设中,是“奇石之乡”。
  费县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费县为目标,精心打造临沂卫星城和构建新型工业重地、品牌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文化产业高地、安居乐业福地“一城五地”,大力弘扬“实干、团结、廉洁”的风气,真抓实干,积极作为,凝心聚力,争先进位,努力把工业做强、县城做美、旅游做特、旅游做精、民生做实、党建做优,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联系:山东临沂费县
0539-5222111
网址:暂无

u=704706036,3388303624&fm=21&gp=0.jpg (10.53 KB, 下载次数: 52)

u=704706036,3388303624&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7 04:15 , Processed in 0.36138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