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关云德剪纸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0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4-24
注册时间
2013-4-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关云德剪纸   发表于 2013-4-24 16:35: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虽然残疾 但我有一双神奇的手

    那是一双粗糙、生满老茧的大手,右手中指,因为一次在山里干活的意外,被截掉了一节。当关云德伸出双手给现场的人观看的时候,谁能想象这样一双粗糙生茧的手,能剪出融和了文化韵味的精美剪纸。
受伤的一瞬间,关云德本以为再也不能剪纸了,伤心得不行。后来,他发现受的伤一点没有妨碍他的挚爱,他对自己的双手充满了骄傲。
    1995年,9位外国学者到关云德的家乡考察,有人通知了他,让他带着剪纸作为纪念品送给外国学者。当时关云德刚从地里回来,裤子坏了,露着膝盖,还有泥。关云德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换,就骑着车去了。9位外国学者看到老关带过去的剪纸,听完翻译的介绍,他们无法相信剪纸是一个大老爷们剪出来的,表情之间充满了无比的惊奇,不约而同的用生硬的中文说,中国农民了不起。外国学者惊异地举着关云德的两个手,拿着精巧的剪纸,合了影。那一刻,关云德确实感觉到了感动。

上节目前 先回家插完秧

    关云德的家,堆满了很多很多满族剪纸的资料。像一个小型的剪纸博物馆,又像一个小型的农村图书馆。这么多年,他将干农活收益的的大部分钱款,都用在满族文化和剪纸的研究上。
    “我热爱满族文化,我一生都有这样一个追求。沈阳、哈尔滨、北京民族出版社,我都联系过。一有我喜欢的书,他们就给邮过来。”
    为了心中不肯熄灭的理想,关云德就拼命地插秧劳作,才能赚些够用的钱。到北京参加杰出传承人命名仪式之前,他还在家里赶着插秧。他知道自己只有把秧插完了,才能来北京。结果关云德累病了,整整挂了4天吊瓶。请他作客《艺术人生》,他执拗地表示,必须回家插完秧才能上节目,于是,他回去了,真的回去了,录节目的前一天,才行色匆匆地赶回来。

儿子、孙子都剪纸
用剪纸记录满族的历史

    乡村里的人,对剪纸一直是喜欢的,现在却没有人学了。老关出于对民族文化的本能热爱,就一举两得地想用剪纸传播日渐被很多人疏忽的民族文化。
    关云德的技艺是家传,儿子、孙子现在都会。“因为家里有这个氛围,自然而然。全国剪纸展览,年年都参加。儿子、孙子都获过奖。”
    提起自己的家庭,老关是一脸的自豪。关云德是靠自己“拉车”,一点一点给孩子们盖上了新房。儿子们都已经娶了媳妇。“农村有这么一个习惯,养个儿子就得给说媳妇,说不到媳妇,就会埋怨你,说你老没正事。我算是完成任务了。”说到这里,老关的表情很幸福。
    “我是农民,有什么办法,我能转正吗?” 关云德的语气中不乏埋怨的意思,但是,他又说:“就是做农民,也要当有知识的农民,有技艺的农民。吃穿不愁了,我就可以敞开心搞我的创作。”因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因为对这片土地上文化的眷恋,老关不愿意离开,也从未离开过,因为在老关的意识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用剪纸记录整个满族的历史。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2050

u=93361098,4079902048&fm=21&gp=0.jpg (6.59 KB, 下载次数: 27)

u=93361098,4079902048&fm=21&gp=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6 17:47 , Processed in 0.38964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