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440
- 积分
- 440
- 精华
- 0
- 最后登录
- 201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0-18

- 乡约币
- 976 枚
- 乡约宝
- 0 枚
- 最后登录
- 2011-1-20
- 注册时间
- 2010-10-18
|
 | |  |  | 厦门大学校徽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副部级)。
学校综述 厦门大学西大门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重点大学。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厦门岛南端,厦门大学[1]本部,在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约2188亩。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在福建省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镇),约2568亩。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正在建设中,3645亩。厦大为翔安校区的定位是:发展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应用学科为主,还是海外教育培训基地。厦门大学海韵校区,在福建省曾厝安西边社,厦大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迁入新校区,这里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软件教育基地,并与厦门软件园相互配套,形成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6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30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 。
现有在校生37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466人,硕士生14227人(其中专业硕士50 66人),博士生2352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00余人,本研比为1.2:1;获第四、五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3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2005年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近五年有6篇论文发表在《自然》和《科学》上,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高校前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2007和2008年均居全国高校第八位,2007和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别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和第三位,19项成果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建“全球十校联盟”的多边国际大学合作组织。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编辑本段学校历史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
192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37年:改为国立厦门大学。
1952年: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63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1986年:试办研究生院。
1995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6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4年:确定为中国副部级大学。
2005年: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内迁长汀
1937年12月-1945年7月,厦大内迁长汀办学。
陈嘉庚创建的私立厦门大学于1937年7月1日正式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国立厦门大学。7月6日,教育部任命清华教授萨本栋博士为厦大校长。紧接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3日,厦大生物大楼被摧毁,于是迁校的计划被提上议程。9月4日,厦大借闽西职业学校为临时办公处继续办公,并在鼓浪屿借得英华中学和毓德女校的部分校舍,但鼓浪屿还是处于战火严重威胁下,所以萨校长多方考虑,与省主席陈仪商定将厦大迁往与江西省交界的山城长汀。萨校长委派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语言学家周辨明博士去福建内地选址。周博士的父亲周之德牧师(福建惠安人)自1892年始即在长汀传播基督教,遂选定长汀为厦大内迁的校址。省政府拨给的迁校经费只有5000元。
厦门大学于1937年12月20日停课,准备迁移。师生从24日起分批出发,至1938年1月12日,人员安全抵达。校本部和大礼堂设在县城的文庙。1938年迁汀后,共计学生239名,教职员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 ,助教14人。当时厦大规模甚小,是国立大学中得到中央政府迁校经费最少的,但萨校长实行质重于量的办学方针,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当时厦大极其重视师资质量和国际交流,1941年厦大51名教授中,有47名来自清华大学。美国地质地理专家葛德石称厦大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个大学。教育部于1940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厦门大学以最少经费取得最好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 ,第二届竞试蝉联第一。在1943年的本省专科以上学校学生辩论会和联合国论文竞赛中,也获得了第一名。 厦大在萨本栋校长带领下,在抗战艰苦时期取得了极大发展。刚来到长汀的时候,学校只有3院8系,分别是文学院、商学院、理学院,学生为284名,教师83名。 到1940年,学校发展为4学院13系,学生发展到600余人。到1944年,全校发展为4学院15系,在校学生已有800余人。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校发展为4院15系,教授、副教授94 人,学生达到1044人。内迁长汀这段历史,使厦大赢得了“南方之强”的声誉,也反映了厦大和清华的深厚渊源。
全国院系调整——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损失严重,但也为全国高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山东大学: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中国海洋大学:山大1958年迁往济南时将海洋系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浙江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
东南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的学生也转到该校外文系学习。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1年5月,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参与组建北航(北航于1952年成立)。
上海财经大学 :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1952年,厦大的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内蒙古大学: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厦大,中山大学,五校为主,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包括清华、南开等)共同创建了内蒙古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80 年前是一家。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在原来厦门大学教授欧元怀、王毓祥、傅式说等人的帮助下成立“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改名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今天的华东师大。 厦门大学本部校史馆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大连海事大学)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中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门大学分出的航务专科。
福州大学:1960 年,为筹办福州大学与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院士赴榕任职(化学一所也随之迁往福州),化学系的一批优秀教师也来到福大。厦门大学物理系也调出林星等数十名教师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厦大的电子物理组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相当于厦大物理系的2/3)也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此外,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当于厦大数学系的3/4)也迁到了福大。为了创立福州大学,厦大分出了一半的理科,而不是大家一直认为的一半的工科,厦大工科早在50年代就已分到其他高校了。
编辑本段校园设施 滨海风光,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这是对厦门大学最美的概括。厦门大学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三房两厅两卫、电梯入户、可视门禁系统、保险柜、高层看海景……这不是房地产广告,而是厦门大学漳州校区2010级新生的宿舍楼、被住在“四人间”的往届学生称为“秒杀”全国大学生宿舍的“豪华海景”宿舍。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敬贤1,2号宿舍楼
在厦门大学所有学生公寓楼,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实施标准化保洁、绿化、维序、维修作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倡导学生民主参与、自律管理、自助服务,共同营造文明、整洁、安全、温馨的“学生之家”。 学生公寓楼按相关标准建造,实现住宿功能区分,通讯、网络入户,配用组合式家具及智能化用电管理等;宿舍区的洗浴、洗衣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备,日臻完善;每间学生宿舍都配备一台空调、24小时供应热水的热水器、免费校园网及宽带网接口,每位学生都配有一台固定电话。学校食堂免费供应米饭,教学楼和图书馆提供免费纯净水,以及厕所配有免费卫生纸。
2010年,厦门大学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一台密码保险箱。厦门大学在漳州校区和本部皆有高尔夫球练习场。学生公寓均实行园区封闭式管理,并采用智能卡门禁管理系统,利于住宿学生乐学安居。 全校已基本实现学生住宿“ 4 -2 -1 ”的目标(即本科生 4 人一间,硕士生 2 人一间,博士生 1 人一间)。 这些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生活周到、人性化的关怀,在全国是属于领先水平。
学校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优良学习环境。全校90%以上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拥有1800多台电脑的公共计算机教室,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向学生开放。各学院装备的8000多台计算机,可供学生上机、上网学习。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现有塑胶田径场4个(其中400米标准田径场3个,非标准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4个,篮球场69个,排球场28个,网球场18个,羽毛球场10个,游泳池5个,室内体育馆4个,高尔夫球练习场1个。学校建有为全校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所需的一批场地、琴房、音乐厅、排练房等设施。规模壮观、可容纳4000多观众的建南大礼堂,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投资近亿元建设的科学艺术中心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562万册,其中纸本书刊371万册,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191万册。分别有总馆、漳州校区分馆、东部分馆、经济与管理分馆、法学分馆等馆舍,馆舍面积合计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500个。学校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福建省中心、数字图书馆基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之一、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历经89年的积累,较为全面拥有学科门类的各类学术性文献资源,尤其是系统收藏了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海洋学等本校具有优势的学科文献。
编辑本段学科建设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含62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0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2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厦大最强的经济学科是王亚南创建的,化学学科是卢嘉锡创办的。此外,萨本栋对物理学、葛家澍对会计学、邓子基对财政学、韩国磐对历史学、潘懋元对高等教育学也有突出贡献,这些学科都处于国内一流。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5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厦大重视校友会工作,在北京、广东、福建、香港、台湾、美国的校友力量最强。 厦门大学本部建南大礼堂
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测评中,厦门大学共13个学科进去全国参评院校前十: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海洋科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其中,海洋科学排名第2,应用经济学排名第3,民族学排名第4。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海洋科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
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法 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历史学:专门史
数 学:基础数学
物 理:凝聚态物理
生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学校设有14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2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文科基地20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湿地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美丽的厦门大学
教育部批准研究所、室: 物理化学研究所 细胞生物学研究室 南洋研究院 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历史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海外华人及台湾汉语言文化教学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亚热带海洋研究所 寄生动物学研究室 台湾研究所 人类学研究所
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东南亚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台湾研究中心 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 |  | |  |
|
-
0.jpg
(12.84 KB, 下载次数: 126)
-
1.jpg
(5.84 KB, 下载次数: 114)
-
2.jpg
(8.31 KB, 下载次数: 121)
-
3.jpg
(6.19 KB, 下载次数: 130)
-
4.jpg
(7.91 KB, 下载次数: 119)
-
5.jpg
(6.42 KB, 下载次数: 127)
-
6.jpg
(4.96 KB, 下载次数: 109)
-
7.jpg
(6.45 KB, 下载次数: 125)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