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本段公司简介 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地处成都市锦里东路2号。创立于1979年,经过二十年来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中国宏达至今已形成拥有八个分厂、七个整体购买的规模。主要产品及项目有:普通过磷酸钙(以下简称“普钙”)、复混肥、工业硫酸、硝酸钾、氯化铵、电解锌、氧化锌、编织袋以及矿石开采、房地产开发。1999年,四川宏达占地面积286.91亩,职工936人(不含在外地购买的企业),总资产40374万元,产值27488万元,销售收入30383万元,实现利税6233万元。
1979年,民主公社榨油厂职工刘沧龙、潘正荣、李建玉三人为改变油厂“半年有活半年闲”的状况,在地上掘了几个土坑,试验生产磷肥获得成功,人们把这称为“凼凼肥”。1982年,为扩大生产规模,磷肥车间从油厂析出,独立建厂。至1985年,已开成年产二千吨“普钙”的规模。1986年,为克服原材料供应紧张和资金、技术上的困难,开始走横向联合的路子,先后与国营四川化工总厂、四川大学等单位合作,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1988年,改革“普钙”生产工艺,年生产能力达到五万吨。1989年,设计能力二万吨的硫酸分厂投产,解决了普钙生产的原料问题。同年,从四川大学引进科研新成果,建无机盐分厂,生产硝酸钾和氯化铵。1991年,与四川省工商新技术开发公司、四川化工总厂外联处、什邡县教育局、县电力公司等九家单位联办的塑料编织袋厂投产,“普钙”包装不再依赖外购,节约了资金,降低了生产成本。1993年,复混肥分厂投产,使用尿素、磷铵生产优质化学肥料。同年,实行重大体制改革,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进行资产评估,将原联营单位改为股东,企业实行了股份制。经四川省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与美国康升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年产七千吨电解锌项目,利用本企业硫酸生产的下脚料锌焙砂作原料生产锌锭,于1996年正式投产。1997年,结合“三废”治理,建起了氯化锌厂,用生产电解锌后的废渣生产氯化锌,年生产能力五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