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瑶族耍歌堂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0

听众

148

积分

列侯

Rank: 2Rank: 2

乡约币
30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1-1-29
注册时间
2011-1-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r嚣张   发表于 2011-1-28 12:21: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时间:2006年
类别:民 俗
地区:广 东
编号:Ⅹ—45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清远市   
    位于粤北山区西北部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惟一的排瑶聚居地,也是耍歌堂流传的地区。耍歌堂是瑶族一项大型文化活动,主要流行于三排(含南岗)、涡水、大坪、香坪(含盘石)、三江(含金坑)等6个镇的排瑶村寨,具体表现形态包括有祭祖、出歌堂、过州舞、长鼓舞、瑶歌演唱和对唱、法真表演、追打黑面人等。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排瑶鼎盛时期已有完整的耍歌堂,至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耍歌堂是集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民间盛会。大歌堂历时三天,每三年或五年举办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会期在农历十月十六盘古王婆生日这一天。排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耍歌堂便成了文化交流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耍歌堂传诵的瑶经为排瑶的族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瑶划分的定型时间以及研究排瑶的民间信仰与瑶经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此外瑶经还反映了古代岭南的征战,具有很高的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历史研究价值。另外,耍歌堂中瑶胞佩带的精美头饰、配饰,绚丽的服饰,独特的长鼓舞、师爷舞,以及所用的牛角、铜锣、唢呐、芒笛、五月箫、长笛等民族民间乐器,有很强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文革”期间,耍歌堂曾被禁锢,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耍歌堂才得到了初步恢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4-6-9 16:45 , Processed in 0.54199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