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人杰地灵,古文化底蕴丰厚,伏里土陶艺术品其渊源流长,质朴精美,更是闻名于世。
伏里村是伏里土陶的故乡。1992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大汶口时期的文化遗址,所出土的陶器的生产史可上溯到五、六千年前。伏里大汶口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多数是陶罐、陶鼎等生活类的器具。后来,青铜器盛行,制陶业衰落。到了汉代,伏里土陶又重新兴盛起来。西汉中后期到魏晋,社会上风行厚葬习俗,殉葬品除了奇珍,还随葬大量的陶猪、陶羊、陶仓等土陶制品。这一厚葬习俗,促进了制陶业的发展。明清时期,伏里制陶工艺达到鼎盛,一大批土陶艺人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象刘玉贵、张大昌、甘家生、于志江等著名制陶工匠。其中刘玉贵(1872—1962)最有名气,人称土陶刘三,他制作的土陶多用模具,造型奇特,代表作有舞狮、土陶大站狮等。
现在的伏里土陶,按其用途,可分成祭祀、赏玩、生活用品三大类。祭祀类有方鼎、香筒、烧香用的圆鼎等;赏玩类有大站狮、蟾蜍、鸡兔鱼等,除狮子、牛等用于摆设外,大多数是儿童玩的口哨;生活类主要有阖缸、大小花罐、阖盆、妇女梳妆用的八角松枝盆、烫酒用的酒壶等。这些土陶“土”的可爱,“俗”的天真,神气活现,造型奇特,充满了艺术的感憾力。
到了近代,特别是新中国解放以后,制作伏里土陶的人越来越少。文化大革命时期,伏里土陶被称为“四旧”,大多数土陶模具被红卫兵砸碎。为使这一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抢救发掘出来,让它得以发扬光大,出身于土陶世家的甘志友20多年来孜孜不倦,先后卖掉老家两处宅基,投资20多万元进行挖掘、研究。为此,他自费成立了伏里土陶艺术研究所,先后撰写了《伏里土陶艺术及其特点》、《伏里土陶艺术发展创新的尝试》等多篇论文,在《民间美术》、《中国造型艺术辞典》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他制作的土陶在北京引起轰动,学术界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系统探讨。中外专家给伏里土陶下了这样的定语:“这是山东土陶艺术品种当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不可多得。”原中央美术学院梁任生教授看了甘志友制作的土陶,对现场的中外专家学者说:“伏里土陶完全可以拿到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去展览。”苦心孤诣钻研20多年伏里土陶,倾注了甘志友大量的心血,终于换来了收获。目前,伏里土陶已流传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伏里土陶》的专题片在中央、省、市新闻单位播出,引起了轰动。甘志友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他研究伏里土陶的不平凡事迹,被《美国日报》、香港大公报等五六十家中外新闻单位报道过,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联系:暂无
网址:
http://fy.folkw.com/view.asp?id=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