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物质文化]白纸坊太狮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平民

Rank: 1

乡约币
7 枚
乡约宝
0 枚
最后登录
2013-3-5
注册时间
2013-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白纸坊太狮   发表于 2013-3-5 22:41: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 宣武区白纸坊地区的“白纸坊太狮老会”,成会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其后几经兴衰,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经由白纸坊地区两大户:李庭朴、陈子鹤共同出面,重整太狮老会,名称为“广安门里白纸坊永寿长春太狮胜会”,李、陈二人先后出任会头。陈为原清工部火药局的四品官员,他模仿紫禁城里太和殿门前石狮子的神态和造型,重新设计了大碑额头、窝窝眼、血盆大口、翻鼻孔的威武、凶猛的狮头造型,并在狮头上缀挂了七个大铜铃铛,整个狮头重约七十多斤,狮身前后共长约一丈二尺。聘请了永定门里永安桥的舞狮艺人刘五传授技艺(此人以做筛子为业,绰号“筛子刘五”),他广集会众,常年参加京城各处的行香走会。

  清光绪末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在白纸坊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官办新式印钞企业--度支部印刷局(即北京印钞厂的前身)。工人中习武之风甚盛,他们特别继承了当地传统走会中的“白纸坊太狮老会”活动,把这种民间狮子舞的表演作为一种娱乐健身形式,这种民间组织形式和表演技艺的传承,一直保留到今天。

  自清同治五年白纸坊太狮老会重整起,历史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其狮艺传人第一代为“筛子刘五”;第二代为一陆姓人;第三代为陆某之子;第四代为原白纸坊印刷局工人何金玉;第五代为丁秉亮;第六代为著名的太狮艺人、北京印钞厂退休工人刘德海;第七代为北京印钞厂退休职工王建文。

  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种娱乐形式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广大青年人业余休闲方式的多样性,使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到了冷落,白纸坊太狮也出现了人才断档的危机。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916

1253524040gn0tOo4c.jpg (111.01 KB, 下载次数: 100)

1253524040gn0tOo4c.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会馆建立|家乡投稿|联谊投稿|商业投稿|公益投稿|Archiver| 乡约网 ( 沪ICP备12021112号-1 )     

GMT+8, 2025-5-4 07:16 , Processed in 0.32730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